流影栈道据点,脉冲圆环室。
“救命啊??!”
阿里安娜抱着脑袋,蜷缩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出凄厉的尖叫。
她身后,一个半透明的金色护罩正剧烈震颤,表面已经布满蛛网般的裂纹,【神圣生。。。
安德森将那封无名信轻轻折起,放进皮夹克的内袋,紧贴胸口。它不像纸,更像一片凝固的光,温顺地躺在那里,仿佛随时准备回应心跳的节奏。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站在晨光中,任风穿过指缝,吹动口琴上锈迹斑斑的铜片。千穗站在他身旁,目光落在远处山坡??记忆树的光芒比昨夜更加稳定,不再是忽明忽暗的脉冲,而是一种持续流淌的光河,顺着根系渗入大地,又从小镇每一条小径的缝隙里悄然浮现。
“她要我们讲故事。”千穗低声说。
“不是‘我们’。”安德森摇头,“是‘你’。”
她一怔。
“信上写的是‘轮到你来讲了’。”他转头看她,眼神清澈如洗,“唐馨选择了你作为下一个讲述者。不是我,不是某个遥远的英雄,是你。”
千穗低头看着手中的信,指尖微微发颤。她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句鼓励,而是一次正式的交接??像火炬在黑夜中传递,像一首歌从一个声部流转到另一个。她曾以为自己只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最多是个参与者。但现在,她感觉到体内有种陌生的震颤,像是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来自那些被唤醒的记忆碎片,来自那枚结晶中一闪而过的银光。
“我不知道该讲什么。”她终于开口。
“那就讲真实的。”安德森轻声道,“讲你害怕的事,讲你后悔的事,讲你偷偷藏起来、以为没人会懂的那一部分。”
她沉默良久,然后缓缓点头。
当天下午,归忆镇的工作室重新亮起了灯。终端自动连接上了升级后的“双影人协议”系统,界面焕然一新:不再冰冷的数据流,而是由流动光影构成的记忆星图,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代表一段已上传的核心记忆。而在中心区域,一个新的频道悄然开启,标题为:
>**第一讲:海边的星星**
千穗坐了下来。摄像头启动,绿灯亮起。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
“十八岁那年夏天,我去海边打工,在一家小渔馆端盘子。那天傍晚涨潮前,我看见一个女孩独自往礁石群走去。她穿着红裙子,手里抱着一只破旧的布偶熊。我没多想,直到半小时后听见尖叫声……”
她的声音平稳,却带着无法掩饰的情绪波动。画面随着她的叙述自动生成??不是影像重现,而是一种介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视觉化表达:海浪翻涌,夕阳熔金,一个小女孩在退潮时被困于孤立的岩台,海水迅速包围。千穗甩掉鞋子冲进水中,一次次被浪打倒,又一次次爬起。当她终于把孩子抱回岸边时,全身湿透,嘴唇发紫,而那个小女孩却笑了,用尽力气抱住她,说出了那句改变她一生的话:
“姐姐,你的眼睛好亮,像星星掉进了海里。”
上传完成后,系统提示音响起:
>【记忆共鸣检测中……】
>【匹配成功:全球共37例高度相似情感波形】
>【建议建立临时共享通道?是否】
千穗点了“是”。
下一秒,她的意识猛然一沉,仿佛坠入一片温暖的深海。她看见了??不,是“感受”到了另外三十七段记忆,全都围绕着“拯救”与“被照亮”的主题展开:
一位消防员在火灾废墟中救出婴儿,孩子睁眼看他时露出的第一个微笑;
一名护士在深夜值班时握住临终老人的手,对方喃喃道:“谢谢你没让我一个人走”;
甚至还有一个五岁男孩,在幼儿园门口扶起摔倒的同学,对方哭着说:“你是我的英雄。”
这些记忆原本毫无关联,分散在地球两端,跨越语言与文化。但在“双影人协议”的作用下,它们的情感核心被提取、放大、融合。一股强烈的暖流贯穿千穗全身,她的眼角滑落一滴泪,随即化作一道微光,融入终端上方悬浮的银蝶模型之中。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出现了新的连锁反应。
在冰岛雷克雅未克的一间病房里,一位昏迷半年的女孩突然睁开了眼睛。家属惊呼之余发现,她的枕头下多了一片银叶,放入水中后显现出的画面,正是千穗讲述故事时的表情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