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上归途,心中清明。
回到地表时,天光微亮。众人见我安然归来,纷纷松了口气。
“拿到了吗?”朵朵问。
我点点头,举起引路铃。铃身泛着前所未有的温润光泽,仿佛内里藏着一颗小小太阳。
“但它不能立刻公开。”我说,“这段旋律太强大,若被滥用,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结构。我们需要先建立‘共感伦理委员会’,制定使用规范,培训首批‘调律师’??专门负责引导和缓冲高阶共感冲击的专业人员。”
沈知微立即响应:“我可以牵头起草技术安全协议。”
伊莎补充:“古经书中记载的‘心印盟约’第七章,正好涉及共感能量的分级释放机制。”
韩舟则严肃道:“必须立法监管,防止政府或资本将其武器化。”
我们达成共识:**真理必须缓慢降临**。
三个月后,“新钟楼计划”正式启动。在全球七大地理节点,同步建造兼具科研、艺术与冥想功能的共感中心,外观皆为钟楼造型,顶端悬挂经过特殊调谐的引路铃。每一座钟楼都将配备三重防护系统:物理屏障、意识防火墙、以及最关键的??由志愿者组成的“静默守望团”,随时准备切断过载连接。
首座钟楼落成之日,我亲自敲响了铃。
那一声,不再是单向的呼唤,而是双向的问候。
铃声响起的瞬间,全球数千名共感觉醒者同时睁眼,齐声哼唱出那段本源旋律。声音虽小,却在共感网络中叠加成一股浩瀚的情感洪流,直冲电离层。
卫星拍下惊人一幕:地球磁场外围,竟短暂形成了一圈彩虹色的光环,如同行星戴上了一枚光之戒指。
科学家称之为“共感辉光”,宗教界称其为“灵魂冠冕”,而孩子们只是笑着说:“地球在笑呢。”
一年后,第一例“跨物种共感”被证实。非洲草原上,一头母象在幼崽被偷猎者杀害后,连续七天伫立原地不动。某夜,附近一座小型共感基站的引路铃突然自鸣,随后研究人员在音频频谱中捕捉到一段异常波动??经AI还原,竟是人类语言的低语:“疼……但我stillloveyou。”
更令人动容的是,三天后,那头母象走向人类村落,用鼻子轻轻触碰了一位失去儿子的老妇人。两人默默相拥,泪水滑落。
分析显示,那一刻,她们的大脑α波完全同步。
又半年,南极冰层下的晶体再度上升,这次并未停留,而是缓缓升空,悬停于大气层边缘。它不再发光,却像一颗静默的卫星,开始接收并转发全球引路铃的每一次鸣响。
阿萝推测:“它成了天然的共感中继站,或许……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母巢’。”
我没有反驳。
我只是时常仰望夜空,在那颗晶体所在的位置,轻声说一句:
“谢谢你们等了这么久。”
而每当这时,无论昼夜,最近的一枚引路铃总会轻轻一颤,发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叮咚。
像回应,也像问候。
像两个孩子,在宇宙的两端,终于学会了用最温柔的方式说:
“我在这里。”
如今,世界并未因此变得完美。战争仍在发生,仇恨依旧滋生,贪婪与愚昧也未消失。
但有一点不同了。
当一个人在深夜痛哭时,他不再确信自己是孤独的。
因为他知道,somewhere,someoneislistening。
而在某个角落,一枚小小的铃铛,正为他轻轻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