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围攻陈默的那些大V,纷纷删帖改口。有人甚至反过来夸他“推动行业进步”。
但他没理会这些。
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李姐的儿子康复出院,在医院走廊骑儿童自行车。配文只有一句:“他还小,不该替大人承担错误。”
纪录片《国产之问》临近杀青,最后一站,他回到了童年生活的老城区。
破旧的居民楼下,母亲仍在经营那家小杂货铺。听说儿子要拍,她特意换了件干净衣服。
“妈,你还记得那台冰箱吗?”镜头前,陈默轻声问。
老太太点点头:“当然记得。修了三次,最后还是扔了。那时候我就想,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攒钱买国货,怎么就不能靠谱点呢?”
“现在呢?”他问。
“现在好多了。”她笑着说,“电视、手机都挺好用。可你说的那个车……要是真有问题,就得说出来。不说,坏人就永远不怕。”
陈默眼眶微红:“万一说了,被人骂怎么办?”
“怕啥?”老太太瞪他一眼,“你是导演,又不是骗子。说真话的人,天塌不下来。”
拍摄结束已是傍晚。夕阳洒在斑驳墙面上,映出长长的影子。
收工路上,康瑶问他:“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休息几天,然后筹备新片。”他望着车窗外流动的城市光影,“题材定了,叫《沉默的成本》??讲一个普通家庭因产品缺陷失去孩子,父亲孤身对抗庞大企业的故事。”
“敏感吗?”
“非常。”他笑了笑,“但我已经习惯了被围攻。再说,这次我不一个人。”
果然,消息传出当日,业内便有传言:某头部视频平台暗示撤资,几家主流院线表示“档期紧张”,连原本洽谈合作的品牌方也悄然退出。
但他早有准备。
他联合多家独立制片公司发起众筹,承诺每张电影票收入的5%将用于支持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基金。七十二小时内,筹集资金突破八千万元,参与人数超百万。
有网友留言:“我们不想再活在滤镜里。我们要看真实的中国,好的坏的,都摊开来讲。”
影片开机发布会上,记者问他:“您觉得这部电影能改变什么?”
陈默直视镜头:“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它能让一些人知道,当你选择沉默时,有人正在替你发声;当你觉得无力时,其实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不甘心。”
“这个世界从不缺顺从者,缺的是不肯低头的人。”
发布会结束后,他独自走到楼顶天台。
手机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谢谢你替我说了不敢说的话。”
没有署名,但他懂。
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照亮无数未曾被讲述的故事。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但他也知道,只要真相还在传播,希望就不会熄灭。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
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喃喃道:
“这才哪到哪,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