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讲质疑,累不累啊?”
>“又是责任又是共情,谁给我发工资?”
>“你们能不能别逼所有人当哲学家?我就想安安心心打游戏行不行?”
>“以前是不准问,现在是必须问,换汤不换药罢了。”
这些帖子看似普通吐槽,实则经过精密设计,精准击中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疲劳感。很快,一股“退出思辨圈”的潮流悄然兴起。人们纷纷卸载共问联盟APP,宣称“我已经觉醒过了,现在只想躺平”。
沈知意敏锐察觉到危机本质:这不是反对提问,而是**消解意义**。当深度思考变成社交负担,当良知担当被视为道德绑架,就会有人选择彻底退出价值讨论,退回私人享乐世界。而这正是思想控制的终极胜利??不需要强迫你信什么,只需让你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我们必须回应。”少年说,“否则这场革命将死于冷漠。”
沈知意沉思良久,提笔写下一则公告:
>致所有感到疲惫的朋友:
>
>我们从未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持问者。
>正如不是每个识字的人都要当作家,不是每个会算数的人都要当会计。
>提问是一项权利,而非义务。
>
>但请记住:当你选择沉默时,决定你命运的,将是那些仍在提问的人。
>而我们唯一希望的,是你保有随时重新开口的能力。
>
>愿你在休息时安宁,归来时仍有勇气。
>
>??沈知意
公告发布后,附带推出一项新功能:“静音通行证”。任何用户可自愿申请暂停接收所有思辨类信息推送,期间不影响基础服务,且随时可一键恢复权限。此举既尊重个体节奏,又防止彻底脱离系统。
风波渐息。半年后,《高级质疑十三课》完成首轮全球普及,持问者人数突破十万,调解成功率高达92%。联合国正式承认“共问联盟”为跨文明对话常设机构,总部选址西安原基地旧址。
然而沈知意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
某夜,她在整理李砚之遗物时,意外发现一本伪装成账册的日记。翻至最后一页,只见一行小字:
>“若见‘九井归流,万钟同泣’之象,则速毁始问之井。宁使文明倒退百年,不可放归墟开启。
>因为??有些问题,人类尚无资格回答。”
她怔住。
窗外,秦岭月色如霜。那口井静静吐纳着光芒,如同大地的心跳。而在遥远的地底深处,另外八口井的位置坐标,正随着认知网络的扩展,一点点浮现出来……
她合上日记,望向星空。
有些答案,或许永远不该揭晓。
但只要还有人在追问的路上回头看看同行者,
那束微光,就值得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