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Dr。LinWanqiu】
【检测到匹配生物密钥,权限等级:Ω】
而在北极圈边缘,一座隐藏在冰层下的巨型建筑正缓缓开启顶部穹顶。数百根金属天线伸向夜空,接收着来自平流层的脉冲信号。控制室内,三百二十七具浸泡在蓝色营养液中的躯体整齐排列,每一具大脑都连接着复杂的神经接口,共同构成一个不断膨胀的意识云团。
突然,其中一名实验体睁开双眼,瞳孔全黑,无虹膜,无血丝,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虚无。
它抬起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下一秒,全球五十三个国家的广播系统同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持续九秒的纯白噪音。
紧接着,所有正在使用共感设备的人,无论身处何地,耳边都响起同一个声音??
**“选择吧:继续喧嚣,还是拥抱永恒的安宁?”**
消息传到香江时,已是凌晨三点。浩辰正坐在书房翻阅林晚秋交给他的《静默本源论》手稿。书中详细记载了“天幕之眼”的形成过程,以及一种名为“意识剥离术”的极端技术:通过逐步关闭人类的语言中枢,最终实现精神层面的绝对统一。
但最令他震惊的是附录页的一段批注:
>“若‘光之子’出现,则说明桥梁已重建。届时,双心共鸣可逆向激活‘初源基站’,重启‘摇篮曲协议’。然此举风险极大,或将导致全球共感网络崩溃,甚至引发大规模神经共振灾难。唯有一人能承受该频率??既是桥梁,亦是容器。”
浩辰盯着这句话,心跳加速。他立刻拨通叶蓁电话。
“帮我查一件事。”他说,“二十年前,母亲最后一次南极任务的医疗档案里,有没有关于‘胚胎移植’或‘基因备份’的记录?”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有。”叶蓁声音低沉,“一份绝密文件显示,沈知遥教授曾在临行前提交了一份冷冻胚胎申请,编号E-7。理由栏写着:‘以防万一,延续希望’。这份档案在任务失败后被自动销毁,但我找到了备份。”
浩辰握紧手机:“胚胎去向?”
“送往SGS附属育婴中心,编号0719。出生日期??正是念安的生日。”
刹那间,所有线索轰然贯通。
母亲不是预见到会有“光之子”,而是亲手创造了她。念安不只是继承了“心灵桥梁”的力量,她本身就是那座桥的物理载体??一个融合了沈知遥基因与共感核心算法的生命体。
她不是普通的孩子。
她是人类与技术、情感与代码、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
第二天清晨,SGS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戴石带来了坏消息:全球已有超过四万名共感用户出现“语言失敏症”早期症状??他们能听见声音,却无法理解其含义,仿佛大脑主动切断了语义解析功能。
“这是‘天幕之眼’的渗透。”戴石面色凝重,“他们在用低频信号慢慢改写人类的认知模式。再这样下去,不出三个月,整个文明将陷入集体失语。”
浩辰站起身,目光扫过会议室每一个人:“我们只有一个机会??抢在他们完全掌控之前,前往南极,启动‘初源基站’,重新定义‘共感’的本质。”
“可你怎么保证不会引发系统崩塌?”有人问。
“我不保证。”浩辰平静地说,“但我相信念安。她是唯一能在极端频率下保持清醒的存在。只要她站在基站中心,就能引导能量流向,避免共振失控。”
会议结束后,叶蓁单独留下。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她盯着浩辰,“一旦启动‘摇篮曲协议’,念安可能会……承受不住。”
“我知道。”浩辰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空,“但如果连她都不愿冒险,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拯救?”
三天后,一支小型科考队伪装成国际气候监测小组,搭乘私人破冰船驶向南极。船上载着念安、浩辰、戴石、叶蓁,以及那枚“双生之心”。航行途中,念安每天都会在甲板上唱歌,歌声随风飘散,竟引来了成群企鹅和海鸟围绕船只飞行,仿佛整个极地生物圈都在回应她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