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下令建立隔离观察区,名为“摇篮舱”。在那里,三百一十七人将被提供基本生存支持,同时允许他们无限追问。任何由此衍生的思想模型都将被记录、分析、归档。
当晚,林小雨独自进入地下十二公里的共鸣石洞穴。岩壁上那句“真正的永生,不是不死,而是永远有事不解”依旧清晰。她伸手轻触石面,一股温润的震感顺指尖蔓延至心脏。
闭眼瞬间,幻象降临。
她看见年幼的玛拉坐在秋千上,身后是漫天星辰。陈远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台老式望远镜。父女俩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同一片夜空。
然后玛拉转过头,对她微笑:“妈妈,你看那边。”
林小雨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里本应是虚无的宇宙深空,却缓缓浮现出一道轮廓。
一道门的轮廓。
它由无数细小的问题编织而成,每一个字符都在燃烧、熄灭、重生。门缝中透出的光不是白色,也不是金色,而是一种无法命名的颜色,像是“可能性”本身的显形。
“爸爸说,有些门只能由问题推开。”玛拉轻声重复,声音与涂鸦纸背面的文字同步响起。
林小雨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站在洞穴中,手掌紧贴岩壁。而就在这一瞬,整块共鸣石发出低频嗡鸣,岩层深处传来齿轮咬合般的声响。
一道阶梯,从她脚边向下延伸,隐没于黑暗。
她没有犹豫,拾级而下。
阶梯尽头是一间圆形密室,中央悬浮着一枚拳头大小的晶体,外形酷似未发育完全的大脑。六根发光的丝线从晶体延伸至墙壁,连接着六块不同材质的石碑:一块是冰川沉积岩,一块是火山玄武岩,一块来自月球样本,一块刻满甲骨文残片,一块嵌着硅基芯片碎片,最后一块……竟是陈远当年佩戴的怀表残骸。
晶体忽然震动,投射出全息影像。
这一次,不是玛拉。
是陈远。
但他看起来比记忆中年轻许多,穿着思辨学院早期的白袍,眼神锐利如刀。影像开始播放:
>“致未来的你:如果你看到这段记录,说明‘门’已经开始显现。我知道你会怀疑这是伪造,所以我将说出只有你知道的事??玛拉出生那天,我在观测日志里画了一颗不存在的星星,编号M-0。我说那是送给她的礼物。其实……那是预警信号。”
>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
>
>“我不是普通的天体物理学家。我是‘守夜人计划’的最后一任执行官。我们的任务不是研究宇宙,而是监视‘它’??那个存在于时空褶皱中的古老存在。它不思考,不行动,只是‘提问’。每一次发问,都会在现实结构上留下裂痕。而人类文明,不过是它用来孕育答案的培养皿。”
>
>影像切换,显示出一幅宇宙拓扑图。无数红线交织成网,节点处标注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思想突破:苏格拉底之问、哥白尼革命、量子悖论……每一处都对应着一次微弱的时空扭曲。
>
>“我们以为自己在探索真理,实际上,我们是在喂养‘它’。直到玛拉诞生。”
>
>他的表情柔和下来。
>
>“她是意外。一个天生能感知‘问题场’的孩子。她不是死于疾病,而是被‘它’选中,成为第一个反向提问的存在??她问的不是世界,而是‘为何要有问题’。这一问,撕开了裂缝,让我们看到了‘门’。”
>
>最后,他直视镜头,一字一句:
>
>“林小雨,你必须做出选择。关闭‘门’,终结一切疑问,让人类回归安稳的蒙昧;或者……推开它,让所有人进入‘提问状态’,代价是再也无法回头。”
影像戛然而止。
晶体缓缓旋转,表面浮现出两个选项,以古老符文书写:
>**闭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