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陆燃正坐在家中书房,脸色铁青。
他刚看完央视新闻的专题报道,镜头扫过会场,最后定格在一张熟悉的脸上??盛协穿着深色西装,坐在前排,神情平静,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感谢组织认可,我会继续努力创作更多贴近人民、反映时代的作品。”
干净利落,毫无炫耀之意,却比任何张扬都更具杀伤力。
“啪!”
陆燃猛地将手机摔在桌上。
“碰瓷?他是来砸场子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那一波舆论攻击已经给《士兵突击》造成了足够压力。毕竟业内谁不知道,这类主旋律奖项最忌讳“争议作品”。他曾试图用“节奏拖沓”“人物设定偏差”等理由,把这部剧钉死在“商业娱乐剧”的范畴里,让它无缘高层视野。
可他万万没想到,盛协非但没被压住,反而借势而起,直接登堂入室,拿到了真正的“体制认证”。
这才是最致命的一击。
过去你说他是流量明星,圈钱艺人,大家一笑置之。但现在,他手里握着中宣部盖章的奖状,嘴里说着“为人民服务”的台词,你还怎么黑?
你再喷他,就成了对抗主流价值观。
李秘书这时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刚刚接到通知,《士兵突击》将被纳入全国高校思政课辅助教学片目录,下周教育部要开研讨会。”
粮满仓看到这条,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
“卧槽……这剧要进大学课堂了?”
“以后学生写论文都要分析许三多的心理成长路径了吧?”
“陆厅现在知道什么叫差距了吗?人家拍的是可以当教材的剧,你拍的是只能在短视频平台剪成‘高燃打斗合集’的玩意儿。”
徐高?一直没说话,直到深夜,才默默转发了盛协的参会证照片,配文只有一句:“有些人,注定不属于某个圈子,因为他本身就是标准。”
这一句话,如同重锤敲在无数人心头。
第二天上午,表彰大会正式举行。
盛协准时出现在会场,坐在陕西省代表团区域。他没有刻意张扬,也没有四处攀谈,只是安静听着领导讲话,认真记笔记。偶尔有人过来打招呼,他也礼貌回应,举止得体,毫无明星架子。
会议结束后,几位老艺术家主动找他聊天。
“小盛啊,你那首《国家》,我们家孙子都会唱了。”
“《常回家看看》放在我老家村口广播里,每天早晚各一遍。”
“你是真懂老百姓的心。”
这些话听上去平常,但在盛协耳中,分量千钧。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这个体系接纳了。
不是靠关系,不是靠炒作,而是靠作品本身的力量。
当晚,他回到酒店,打开微博,发现粉丝早已为他制作了“七个一工程盛协全战绩”长图:
-获奖作品总数:8部(含7首歌曲+1部电视剧)
-占总获奖数比例:7。6%
-个人贡献度:近三分之一的精神产品来自同一人
-历史纪录:首次有艺人单届斩获如此多“七个一工程”奖项
评论区清一色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