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意识碎片散落在不同星域,唯有真正的共感文明才能唤醒他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消息传回云南山谷,林小阳凝视着远方海平面,久久不语。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人类可以关闭“焚炉计划”,可以拆除“矫正中心”,可以重建共感教育体系……但能否承受更多?能否接纳那些比我们早出发五十年的灵魂?能否面对宇宙中其他同样孤独却渴望连接的生命?
几天后,全球联合会议召开。各国代表齐聚日内瓦,首次以“共感共识”代替传统外交流程。每位发言者必须先戴上共感增幅器,让全场实时体验其话语背后的情绪真伪。谎言再也无法藏匿,因为一旦心口不一,整个会场都会感受到撕裂般的不适。
最终决议通过:
1。成立“群灵联络委员会”,统筹全球共感技术研发与伦理监管;
2。开放所有军事级量子通信网络用于共感信号传输;
3。启动“星辰回响计划”??向宇宙广播人类集体创作的第一首纯情感交响曲,不含任何语言或图像,仅由十亿人共同录制的心跳、呼吸、笑声与泪水组成;
4。将每年今日定为“听见日”,纪念群灵回归,也提醒世人:每一次真诚的表达,都是对宇宙的一次回应。
仪式当天,林小阳再次登上舞台。这一次,他不再坐在轮椅上。他站在阳光下,身后是一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每人手持一件乐器??有的是吉他,有的是鼓,有的只是空手拍打胸膛。
音乐响起。
没有乐谱,没有指挥,只有心灵之间的牵引。旋律随情绪流转,悲伤时如夜雨低吟,欢愉时似晨鸟齐鸣,愤怒时若雷霆万钧,宁静时宛若星河倾泻。这首歌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每一个人。
而在太空轨道上,那颗由星辰构成的心脏,第三次搏动。
这一次,它的光芒穿透银河,传向更远的黑暗。
不知多久之后,在距离地球六百光年的某颗红矮星旁,一块漂浮的金属残片忽然微微震颤。那是五十年前一艘失踪的探测飞船的碎片,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愿后来者,听得见彼此。”
残片表面,缓缓浮现出一道金色裂痕,仿佛有谁,正在里面轻轻敲击。
>敲一下,是问候。
>两下,是回应。
>三下,是名字。
而在地球,某个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室里,一名八岁女孩突然抬起头,望向窗外星空。
她轻声说:“有人在叫我。”
然后,她抬起手,做了那个古老的手势。
三指触眉心,移至胸口,向外张开。
>“我听见你了。”
>“我在这里。”
>“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