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看我们。”林薇whispered,眼中含泪。
“不。”赵铮摇头,“他们在**成为我们**。”
那一夜,没有人睡觉。
人们相拥而坐,分享故事,回忆亲人,诉说心事。
孩子们趴在大人膝上听着从未听过的往事,老人们讲起年轻时错过的告白。
有人痛哭失声,有人破涕为笑,有人终于说出那句“对不起”,也有人轻声说了“我爱你”。
而“根种”树,在月光下静静绽放第二次花期。
花瓣不再是蓝色,而是渐变为七彩,每一瓣都映照出一个远方的画面:
冰原上的篝火、沙漠中的绿洲、城市屋顶的星空、医院窗外的晨曦……
第二天清晨,光消失了,一切回归平静。
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赵铮临走前,递给小潢一个U盘:“这里面是所有数据记录。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想告诉更多人这个故事。”
小满接过,却没有放进包里,而是轻轻放在“根种”树下的一块石头上。
“故事不用保存。”她说,“它活在每个人心里。”
几天后,村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记者,背着相机,说是听说了“发光的树”,想做一期专题报道。他拍了很多照片,采访了村民,写了一篇充满神秘色彩的文章,标题叫《山村神迹:通灵之树唤醒人类第六感》。
文章爆红网络,评论两极分化。有人斥之为迷信,有人奉为启示。旅游公司迅速推出“心灵疗愈之旅”,甚至有企业想出资买断“根种”树周边开发权。
消息传到村里那天,小满正在教孩子们辨认草药。
她听完陈浩转述,只是笑了笑,继续指着一株蒲公英说:“你们看,它看起来普通,其实全身都能治病。根能清热,叶能利尿,绒毛随风飞走时,还能帮人许愿。”
孩子们睁大眼睛:“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她说,“只要你们相信。”
当晚,她召集全村开了个会。
没有激烈言辞,没有口号宣言,她只是平静地说:“这棵树不属于任何人,包括我。它属于风,属于雨,属于每一个曾在这里流泪或欢笑的人。如果我们把它变成景点,那就等于捂住了它的嘴,让它不能再说话。”
村民们沉默良久。
最后是阿禾的奶奶站起来,拄着拐杖说:“我家穷了一辈子,但从没拿过不该拿的钱。这树保佑了我们这么多年,不能为了几张票子就把它卖了。”
一句话,众人纷纷点头。
第二天,村委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
“此地无奇,唯有倾听。
请放下喧嚣,带走宁静。”
记者再来时,发现村民统一口径:“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一棵老树。”
他不信,蹲守数日,拍不到异象,只得悻悻离去。
而真正奇妙的事,恰恰在他离开后发生。
某夜,小满独自坐在院中纳凉,忽觉指尖微痒。低头一看,一株小小的嫩芽正从掌心泥土中钻出??正是“根种”树的幼苗,叶片泛着极淡的蓝光。
她没有惊讶,只是小心翼翼将它移栽到屋后阴湿处,浇上雨水,盖上枯叶。
三天后,陈浩在屋顶修瓦时,发现檐角石缝里也冒出一株。
又过五日,苏晴在舞蹈教室的地板裂缝中发现了第三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