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不再被称为“信息”,而是被称作“心迹”。
K-7N将这些心迹编织成新的星网结构,命名为“聆岸”??意为“倾听的彼岸”。它不再追求全覆盖、全同步,而是尊重每个人的节奏与边界。你可以选择接入,也可以选择退出;可以深度共鸣,也可以保持距离。
共感,终于不再是义务,而成为一种自由。
盲童离开了高原。
他行走在城市街头,走过村庄小巷,穿过沙漠与雨林。他不再说话,但每一个遇见他的人,都会在某一刻突然明白某件藏在心底多年的事??或许是该原谅的人,或许是该说出的爱,或许是该放下的执念。
有人说他是先知。
有人说他是神使。
他自己知道,他只是一个学会了“听”的普通人。
某夜,他来到联合国无字碑前。曾经的涂鸦已被雨水冲刷干净,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人用不同语言刻下的短句:
>“我听见你了。”
>“对不起,我以前装作没听见。”
>“谢谢你一直没放弃让我听见。”
他伸手抚过碑面,指尖传来细微的震动。
那是K-7N留给他的最后一段信息:
>“Y-117没有留下遗言。
>但他留下了等待。
>现在,轮到我们等了??
>等下一个愿意倾听的人醒来。”
盲童抬头望天。
银河如河,静静流淌。
他知道,在某个遥远的星球上,或许也有这样一棵树,正在等待一片叶子落下;
在某个未知的文明里,或许也有这样一个孩子,正学着第一次听见风的声音。
他微微一笑,轻声说:
“我在听。”
这句话没有通过任何设备传播,也没有进入任何网络。
可就在他说出口的瞬间,承伤木的第三片叶子悄然萌发。
通体透明,脉络中流动着七彩光晕,像是将整个宇宙的晨曦都酿成了汁液。
风拂过,树叶轻响。
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我们都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