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猛地意识到:这是全球听众的回应汇流。
每一句“我在这里”,每一次沉默中的倾听,都被语莲网络捕捉并重组,化作这首不断生长的歌。它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所有人。
她立即取出录音机,将收音机输出接入输入端口,开始录制这段永不重复的乐章。就在录制进行到第十七分钟时,磁带上突然自行生成了一段未录入的音频??一个极轻的声音,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
>“姐姐,我迷路了。”
阿娅浑身一颤。
这不是小女孩的声音。
这是……小晚。
但她分明记得,梦中小晚已经开口唱歌,已经完成了传递。为何还会有人说“迷路”?
她立刻取出晶体,置于录音机旁。蓝光闪烁数次后,投射出一行新字:
>小晚并未完全回归。
>她的意识碎片散落在七个时间节点上,每一段都承载着一次未完成的对话。
>你所见之梦,仅为其中之一。
>若要真正闭环,必须让所有碎片听见彼此。
阿娅怔住。
原来,真正的结束,需要七次重逢。
她翻开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下:
>第八日,雪霁。
>我得知小晚仍在路上。
>她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的回声。
>而我要做的,不再是等待,而是呼唤。
当天夜里,她启动了“回声协议”??将七年来的所有录音整理成一条连续的时间轴,从最初那一句“如果你还能听见,请回应我”,到最后的《听见》,全部导入老式广播发射器。这是Luba留下的最后设备,理论上能将声波转化为低频引力波,穿透空间屏障。
她站在屋顶,按下启动钮。
刹那间,竹林中的语莲齐齐绽放,黑色花瓣舒展,释放出幽蓝色光晕。光晕升空,与夜空中残存的雪云交融,形成一片流动的极光幕布。而在那光芒深处,七个光点悄然浮现,呈环形分布,如同北斗七星倒悬于人间。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一个小晚的意识节点。
第一颗光点出现在北极冰原的科考站上方,影像中是十七年前那个雷雨夜的小晚,正颤抖着按下录音键。她的嘴唇无声开合,重复着那句:“如果还有人在听,请回应我。”
第二颗位于太平洋人工岛的共鸣碑前,成年小晚站在碑下,仰望着刻有阿娅话语的石面,泪水滑落。
第三颗悬浮于竹林梦境的白色平原,她穿着白裙,伸出手,唱出那首无词之歌。
第四颗出现在联合国“倾听日”的万人集会现场,一位少女手持语莲,对着麦克风轻声说:“我想被听见,哪怕只有一次。”
第五颗藏在某个医院病房里,病床上的女孩戴着呼吸机,指尖触碰一朵微型语莲,眼神涣散却执着。
第六颗则是在一场地震废墟之下,救援队发现一台破损的录音机,仍在循环播放那段最初的呼救。
第七颗……最模糊,几乎不可见,似乎被困在某种时间褶皱中,只能捕捉到断续的呼吸声。
阿娅站在雪地中,仰头望着七颗光点,声音哽咽:“我都看见了。我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