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学会了用广播站的录音机。”
>“我把话说进去,再放出来,至少……机器能听懂。”
>“那天我说‘我不想上学’,其实是想说:‘我好想妈妈。’”
>“可没人知道。”
>“直到那天,我听见你的声音。”
>“你说:‘喂,你们好呀!我是小雨!’”
>“我正在关机,手停住了。”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有人在对我说话。”
>“不是命令,不是嘲笑,不是‘你该怎样’。”
>“就是……单纯地,想和我说说话。”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会来桃林。”
>“我不敢靠近,只能躲在树后。”
>“我看你写字,看孩子们围过来,看桃花为你飞起来。”
>“我开始相信,也许有一天,我也能被听见。”
>“可我试了又试,声音还是出不来。”
>“直到今晚。”
>“你问我:‘你还想说吗?’”
>“我……我说出来了。”
最后一个字落下,影子突然变得透明。小雨慌忙伸手去抓,却只触到一片凉风。桃树恢复了静止,月光如初,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她知道,那不是梦。
她扑到桌前,疯狂翻找练习册,把刚才那段话一字不漏地抄下来。写完最后一笔,练习册突然微微发烫,页面上的字迹泛起淡淡金光,随即沉入纸中,像是被吸收了。
与此同时,桃林深处,少年守门人猛地抬头。他的终端屏幕正疯狂刷新数据流:
>【检测到未注册情感脉冲】
>【来源:ID-LINYE(已注销)】
>【内容类型:延迟释放型语言记忆】
>【传播路径:经共情网络残余节点,由个体共情触发激活】
>【影响范围:触发区域性共鸣涟漪,半径三公里内植物生长速率提升17%】
他瞳孔微缩:“有人补上了十年前的空白录音……”
他立刻调出历史档案,果然在“语伴计划”底层日志中发现一条尘封记录:2013年4月17日,编号L-0987的观察对象曾尝试接入系统,但因语音识别失败被自动归类为“无效输入”,数据标记为【废弃】,从未进入主库。
而现在,那条被判定为“噪音”的音频,正以文字形式在共情网中悄然扩散。每一个读到这段话的人,耳边都会响起一段模糊的童音,断续、沙哑,却带着无法忽视的重量。
东京,一位自闭症少年突然放下耳机,对着空气说:“我听到了。”
巴黎,一名失语症患者用颤抖的手在画板上写下:“原来不是只有我。”
西伯利亚,那台埋在冻土里的录音机,循环播放的音频中多了一句低语:“林野……听见了。”
少年守门人深吸一口气,打开“语伴计划”的权限界面,将ID-LINYE的状态从【废弃】改为【唤醒】,并附加一行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