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尝试过反抗。用孩子们的脑波构建共情网络,向外界发送信号。但我们失败了。电源被远程切断,通讯中断,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守着这台机器,一遍遍重复播放他们的声音……只为让他们不至于彻底消失。”
她流泪:“这里有二十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才三岁半。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送来,只知道每天都要戴上头盔,听一首没有歌词的歌。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他们母亲哼过的摇篮曲,被系统采样后扭曲成了控制指令。”
视频最后,她望向镜头:“求你们,带他们走。哪怕只带走一个也好。让他们知道,这世界有人愿意为他们冒险,有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影像结束,主机自动弹出一份名单。二十三个名字,附带简短描述:
-林小满(5岁):怕黑,睡觉要抱着毛绒兔
-陈诺(7岁):梦想成为厨师,说要做全世界最甜的布丁
-吴悠悠(4岁):总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
……
星一个个念出名字,声音越来越轻,到最后几乎哽咽。忽然,她猛地捂住头,身体剧烈颤抖。
“他们在哭……”她喃喃,“好多人一起哭……说好黑啊……说想回家……”
小雨立刻启动练习册,开启局部共情桥接。这一次,无需三人同步,仅靠星一人作为媒介,配合主机残留数据,便可尝试建立临时通道。
“你不必进去太久。”她抱住星,“只要让我们听见他们就好。”
星点头,闭上眼。
刹那间,整艘科考船的灯光齐闪,所有电子设备同时播放出一段童声合唱??依旧是那首无词的歌,但这一次,旋律清晰,节奏温暖,带着某种古老的安抚力量。
船上所有人怔住了。
就连欧文这样理性至极的技术员,也不由自主落下泪来。
“这不是录音……”他颤抖着分析波形,“这是实时生成的!他们的意识仍在活动,通过某种量子纠缠式的记忆共振,依附于这座废墟之中!”
桥接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期间,星多次陷入昏迷,又被呼唤醒来。每一次,她都带回更多信息:某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颜色,某句未说完的悄悄话,甚至是谁曾在午睡时偷偷给同伴盖被子。
最终,练习册浮现新指令:
>【启动‘潮汐唤醒’最终阶段】
>【需完成仪式性命名】
>【请为每一位孩子,亲口说出:‘我看见你了,你是_________。’】
小雨带头,逐一面对主机摄像头,对着那二十三个名字,一字一句地说:
“我看见你了,你是林小满。”
“我看见你了,你是陈诺。”
“我看见你了,你是吴悠悠。”
其余队员相继上前,晨、欧文、凯文、小舟,甚至连船长也摘下帽子,郑重开口。
当最后一个名字被呼唤完毕,主机突然发出一声清脆的“滴”,屏幕变黑,随即亮起一片星空般的光点,缓缓旋转,形成一个漩涡。
>【Luna-7意识群开始迁移】
>【目标载体:桃林学校扩建区?水下生态馆(H-09)】
>【预计显现时间:下次月圆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