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马蹄声。一名少年骑黑马疾驰而来,身穿粗布衣裳,背负竹篓,篓中竟装着几卷残破经书。他远远看见杨戬,翻身下马,跪拜于地。
“弟子李承安,奉师命前来谒见至圣先师!”
杨戬微微一怔:“你是何人门下?”
“家师姓许,道号‘观云子’,曾在昆仑听您讲过三年《太上感应篇》。临终前命我寻访您的踪迹,交付遗物,并……拜师。”
说着,少年从竹篓中取出一只青玉匣,双手捧上。杨戬接过,打开一看,竟是半枚断裂的玉符??正是当年昆仑讲经台上,用于召集天下修士听道的“通玄令”。
他心中震动。这枚玉符,象征着正统道统的传承。五百年前天庭下令封闭讲经台,所有玉符被收回销毁。如今竟还有人冒着灭门之祸保存至今。
“你师父……是怎么死的?”杨戬问。
少年低头,声音哽咽:“因他在乡间设馆授徒,宣讲仁义礼智信,触怒了当地豪强。他们勾结官府,以‘妖言惑众’之罪,将师父……活活烧死在学堂之中。”
杨戬闭目,良久方道:“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忽然,天地再度震荡。血月暴涨,冥河的真身终于彻底觉醒??那是一尊高达千丈的血色巨人,浑身由亿万怨魂缠绕而成,头生双角,口吐黑焰。它一脚踏碎山巅,咆哮道:“杨戬!你的道,在这乱世不过笑话!看我如何毁你道统,灭你信徒!”
巨拳携万钧之势砸下,整个山脉都在颤抖。杨戬睁开双眼,天眼金光大盛,将少年护于身后。他再次拔刀,刀锋指向苍穹。
“李承安,记住今日所见。”他说,“真正的修行,不在飞天遁地,而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说罢,他纵身迎敌,刀光与血焰交织,天地为之变色。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杨戬以一己之力抗衡冥河真身,虽屡次重创对手,却也渐渐力竭。他的左臂已被黑焰腐蚀,右腿骨折,鲜血染红战袍。而冥河虽受创,但凭借源源不断的怨气补充,反而越战越强。
黎明将至,东方微白。李承安跪坐在一块岩石后,紧紧抱着那本《道德真经》,口中不断默念:“人之初,性本善……”
忽然,他感到胸口一阵温热。低头一看,竟是母亲留给他的护身符裂开,里面藏着一枚小小的金色舍利子,正散发柔和佛光。
与此同时,四面八方传来细微声响??有农夫扛锄走向田间,口中哼着劝善小调;有妇人在灶前祷告,祈求家人平安;有孩童在私塾朗读《千字文》;有老僧在破庙敲钟诵经……
点点微光,如萤火般升腾而起,汇聚向杨戬所在之地。
冥河察觉异样,怒吼:“这些凡人的念头,也敢干扰我?!”
“你错了。”杨戬嘴角带血,却笑了,“这不是干扰,这是反击。”
那些光点融入杨戬体内,他的伤势竟开始缓慢愈合,气势节节攀升。三尖两刃刀嗡鸣震颤,刀身浮现出古老符文??那是历代听道者心中铭刻的道痕。
“原来如此……”杨戬恍然,“道不在高台,而在民间。我不曾孤独,因为我从未真正离开过他们。”
他举起刀,不再使用任何神通法术,而是将全部力量注入那一句经文之中??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刀光斩落,不再是凌厉杀伐,而是如春风拂面,暖阳普照。所及之处,血海蒸发,怨魂解脱,纷纷化作点点星光,升向天际投胎转世。
冥河发出最后一声不甘的嘶吼,庞大身躯寸寸崩解。“不可能……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善了……”
“有的。”杨戬望着东方升起的朝阳,轻声道,“只要还有人在念一句好话,做一件好事,善就在。”
战斗结束,天地重归宁静。李承安走上前,眼中含泪:“先生,我可以……正式拜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