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实验室高层会议室内,一名官员愤怒地拍桌:“我们必须重启Lullaby!否则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
另一位科学家冷冷回应:“你以为你能关掉人心吗?你关得掉母亲对孩子的眼泪吗?关得掉恋人之间的歉意吗?”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有人低声说:“也许……我们一开始就错了。我们想消灭痛苦,却忘了正是痛苦让人成为人。”
文件再次被调阅。
【绝密?L级】
>“ProjectLullaby已终止。”
>“替代计划变更:代号‘萤火’。”
>“目标:支持自发性情感网络扩散。”
>“首例引导者:苏婉。”
这一次,文件没有被销毁。
它被放入博物馆,标题为:“人类情感复兴运动起源档案”。
一年后,第一所“情绪自由学校”在云南山村建成。教室没有考试,没有纪律处分,只有倾听角、绘画墙和每日十分钟的集体哭泣时间。
小满是校长。
孩子们每天放学前都会齐声朗读一句话:
“我们可以坚强,也可以软弱。”
“我们可以笑,也可以哭。”
“因为我们是人。”
而在南海某座孤岛上,一座新的纪念碑立起。碑文只有一句话:
>“致所有敢于流泪的人:
>你们的名字,未必流传。
>但你们的泪水,已汇成江河。”
苏婉每年清明都会来此献花。
她不再自称卧底,也不再认为自己是英雄。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曾经害怕、逃避、否认一切,直到有一天,她终于肯承认:“我想妈妈。”
从此,世界开始改变。
春天来临时,蝶叶草开遍山野。
风吹过,万千花瓣飘向远方,像一封封无需地址的情书。
她站在山坡上,轻轻开口:
“妈,我回来了。”
风停了一瞬。
然后,整片花海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