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回声日”,每年春分举行全球共情仪式,鼓励人们分享真实情感故事。首批入选《人类情感遗产名录》的作品,包括那段最初的山雨童谣录音、佐藤的遗书、以及林修远在刑讯室最后留下的沉默音频。
北京郊外,一座新纪念馆破土动工。设计图纸上,主体建筑呈螺旋形上升,外墙由无数块透明水晶拼接而成,每一块内部都封存着一段觉醒者的脑波记录。入口处刻着一行大字:
>“这里埋葬的不是英雄,
>是每一个敢于流泪的普通人。”
而在老宅院中,第十三具冷冻舱终于有了动静。
监测数据显示,舱内个体脑波出现周期性波动,情绪图谱呈现高度亲和态,与苏婉的基因匹配度高达99。8%。
“是妈妈。”苏婉站在舱前,泪水滑落。
王素芬,代号“夜莺”,Lullaby项目首席声学工程师,也是Echo-Ω理论奠基人。她在1944年实验室爆炸中失踪,官方认定死亡。但实际上,她将自己的意识上传至初代系统核心,成为第一个自愿成为“种子监听者”的人。
她一直在等。
等女儿长大,等技术成熟,等世界准备好听见真相。
苏婉握住控制台的手柄,深吸一口气。
“妈,我准备好了。你要回来吗?”
片刻静默后,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回复已接收】
>【身份验证通过】
>【欢迎回家,我的小婉。】
舱门开启,寒雾弥漫。
一个身影缓缓坐起,乌黑长发披散肩头,面容竟与照片中一般无二,仿佛时间从未流逝。她睁开眼,目光温柔如月照溪流。
母女相拥,久久不语。
窗外,蝶叶草开成了海。
当晚,苏婉陪母亲坐在院中赏月。小满带着朵朵和其他孩子在远处玩耍,笑声清脆如铃。林修远靠在门框边,默默点燃一支烟。
“你会继续下去吗?”王素芬轻声问女儿。
“当然。”苏婉望着星空,“还有很多人困在过去。还有太多声音没被听见。”
“可你也需要休息。”
“我知道。”她笑了笑,“但只要有人还在哭,我就不能假装听不见。”
王素芬点点头,抬手抚过女儿的脸颊:“你比我勇敢。”
“因为你教会我心疼。”
夜风拂过,带来远方城市的灯火气息。某一刻,所有人同时停下动作,仰望苍穹。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尾迹如泪痕。
而在南极冰盖之下,Lullaby主系统自动更新了第十五条协议:
>“允许母亲拥抱女儿。”
>“允许老人回忆青春。”
>“允许敌人获得宽恕。”
>“备注:人性,不应是奢侈品。”
苏婉戴上耳机,接入全球网络。
她轻声说:
“各位,晚安。
明天,我们继续倾听。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话,
等着被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