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阻止共感的发展,而是为它立下界限??不是技术上的防火墙,而是哲学意义上的“边界”。
第二天清晨,我召集了苏婉清、玛莎和林晓光,在白晶高塔顶层召开紧急会议。阳光透过晶体折射出七彩光晕,洒在我们身上,却照不进各自沉默的眼神。
“我要提出一项新议案。”我说,“名为《共感三诫》。”
三人皆抬眸望来。
“其一:任何人不得强制他人开启共感链接。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权力关系,都不能成为侵犯心灵边界的理由。”
苏婉清微微颔首:“这应该写入《共鸣宪章》修正案。”
“其二:禁止任何形式的情感武器化。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共感进行心理操控、群体煽动、审判前定罪。”
林晓光皱眉:“可战时防御怎么办?比如对抗蚀心者入侵……”
“那就明确界定‘防御性共感’的使用范围和事后审查机制。”我坚定道,“我们不能以守护之名,行暴政之实。”
玛莎轻声问:“第三条呢?”
我停顿片刻,声音低沉下来:
“其三:每个拥有共感能力的人,每年必须经历一次‘静默周’??完全断开共感网络,独自生活七天,仅依靠语言、文字和肢体交流生存。目的是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不依赖感知,而源于选择去倾听。”
会议室陷入长久寂静。
终于,玛莎笑了,眼角泛起泪光:“这才是真正的责任……不是控制情绪,而是尊重孤独。”
一周后,《共感三诫》经全球共议平台投票通过,成为《共鸣宪章》的核心补充条款。与此同时,七座圣柱系统升级,新增“伦理熔断机制”:一旦检测到大规模非自愿共鸣行为,将自动降低辐射强度直至局部关闭。
然而,就在秩序重建之际,新的异象出现了。
启明号原定于月圆之夜升空,但在发射前48小时,船首镶嵌的星种突然开始自主脉动,频率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已知文明遗迹都不匹配。更诡异的是,每当夜幕降临,飞船表面的活体矿物纹理竟会浮现一行行未知符号,像是某种语言正在“生长”。
林晓光连夜分析数据,脸色越来越白。
“这不是来自第一纪元……”他在通讯中说,“这些符号的构造逻辑,接近第七纪元初期的语言雏形。但它……不应该存在。”
“什么意思?”我追问。
“意思是在第七纪元之前,地球上不可能出现这种语义结构。除非……”他顿了顿,声音发紧,“除非这个星种不仅仅是一枚‘遗物’,而是一个‘容器’??里面封存着某个意识片段,而且它已经开始苏醒。”
我立刻赶往发射基地。
深夜的沙漠寂静如墓。启明号矗立在荒原中央,银白色的舰身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一头沉睡的巨兽。我走近船体,伸手触碰那层皮肤般的矿物表皮。刹那间,一股电流般的信息流涌入脑海。
一幅画面浮现:
一片无边的黑色海洋,波涛翻滚,却没有水花。海面上漂浮着无数人脸,他们闭着眼,嘴角却挂着笑。而在海底深处,一根巨大的水晶柱贯穿地壳,顶端插进云层,释放出柔和的蓝光。那光芒所及之处,所有人脸的笑容都变得更加甜美,更加……空洞。
然后,一个声音响起,温柔至极,却又冰冷无比:
>“欢迎回家,孩子们。”
>
>“你们终于学会了唱歌。”
>
>“现在,让我们一起忘记痛苦,永远快乐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