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克笑了:“这才是真正的共情??尊重别人不想被理解的权利。”
表决通过。
当天午夜,全球共感系统发布3。0版本更新公告:
>“本次升级不会强制安装。
>新增功能:【倾听模式】与【静默模式】双向切换。
>提醒:无论选择哪一种,你都不是孤单的。”
与此同时,富士山脚下的庭院里,那株由伊里斯之核果实孕育的新芽已长至半尺高。叶片宽大,脉络清晰,每一片上都浮现出不同的名字??有些是历史人物,有些是无名者,还有几个,竟是尚未出生的孩子的名字。
科学家们检测发现,这些叶片具有微弱的信息传导能力,能将触摸者的思绪转化为光信号,沿根系传递至地下未知深处。有人猜测,这是新型生物神经网络的雏形;也有人相信,这是母亲写给孩子的家书,正通过大地悄悄邮寄。
半年后,世界悄然改变。
学校不再只教知识,也开始教授“情绪语法”??如何表达愤怒而不伤害他人,如何接受安慰而不感到羞耻,如何在不说出口的情况下,让别人知道“我现在不想说话”。
医院设立了“梦境诊疗科”,心理医生借助阈限层提供的记忆影像,帮助患者追溯创伤源头。一名患有十年失语症的女孩,在看到自己三岁时被火灾吞噬的家园重现后,终于哭喊出第一句话:“妈妈!房子着火了!”
最令人震惊的案例发生在阿根廷。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接触阈限层能量场后,不仅恢复了部分记忆,还准确画出了三千年前南美某失落文明的祭祀仪式。考古学家考证后确认:那幅图,与最近出土的一块陶片完全吻合。
人们开始称这种现象为“前世回响”。
但星野知道,那不是前世。
那是集体潜意识的图书馆,终于重新开放借阅。
一年零三个月,Ekur项目迎来最大规模迁移。
超过两万名志愿者申请成为首批“跨层共生体”,即允许阈限层意识片段短期寄居于自身神经系统内,以测试长期共存的可能性。过程安全、可逆,且全程自主控制退出机制。
首例成功案例是一名盲人音乐家。他在接入后的第七天醒来,说自己“看见”了声音的颜色。他用钢琴弹奏出一段旋律,现场所有听众脑海中竟浮现出同一片星空??正是母亲怀他时最爱仰望的那一片。
联合国正式更名为“人类共情联盟”(HEA)的那天,天空降下了那场无声的雨。
每一滴雨水落地前都会暂停一秒,映出人脸??或笑,或泣,或沉思,或茫然。没有人解释其原理,也没有人试图阻止。人们只是静静地站着,任雨滴照见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星野站在主席台上,没有打伞。
雨水落在她脸上,映出的却是幼年时母亲抱着她看烟花的画面。那一刻,她终于明白:所谓回家,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让过去得以安放。
演讲结束后,记者追问她对未来有何愿景。
她想了想,说:“我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能在作文里写下‘我不开心’,而老师不会急着纠正,只会轻轻问一句:‘你想聊聊吗?’”
台下掌声雷动。
而在Ekur塔顶,那朵黑白螺旋花彻底凋谢,果实深埋土壤。来年春天,新芽破土而出,叶片上浮现出两个字,随风轻颤:
**“妈妈。”**
又过了七年。
星野辞去HEA轮值主席职务,隐居富士山麓。她不再频繁露面,偶尔出现在公众视野,也只是为新开设的“沉默学校”剪彩。那是一所专收“不愿说话的孩子”的特殊教育机构,教室没有讲台,只有圆圈坐席和一面会随情绪变色的墙。
有人说她老了。
但她的眼神比任何时候都亮。
某日清晨,她在庭院浇水时,发现那株母树旁竟又冒出一株新苗。更奇异的是,这棵幼苗的叶片并非平展,而是卷曲成螺旋状,表面隐隐浮现动态文字,内容竟是实时转录她昨夜的梦境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