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友正一起诉了我们公司,说我们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木下凌也不在意的说道:“没有证据的事情,这官司他是赢不了的。”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一个杀人凶手的话,到底有几分可信?。。。
夜色如墨,浸透了北海道旧气象站遗址的每一道裂痕。雪粒在风中打旋,像无数细小的亡魂低语。星野站在灰原身旁,目光仍锁在那块渗出金色液体的黑色晶体上。它安静地躺在灰原掌心,却仿佛有生命般微微搏动,如同一颗沉睡的心脏正缓慢苏醒。
“它在回应你。”灰原低声说,声音几乎被风雪吞没,“从你触碰它的那一刻起,频率就开始同步了。”
星野没有回答。她能感觉到??不只是通过感官,而是某种更深的共振??那晶体内部藏着一段记忆,不,更准确地说,是一段**意图**。不是攻击,也不是控制,而是一种近乎温柔的试探,像是婴儿第一次伸出手指,想要触碰母亲的脸。
她蹲下身,将手掌再次覆上晶体。
这一次,幻象来得更加清晰。
她看见一片无垠的虚空中漂浮着无数透明的茧状结构,每一个都包裹着模糊的人形轮廓。它们悬浮在时间之外,既非生也非死,既非存在亦非消逝。而在茧与茧之间,流动着由光编织成的网络,节点处闪烁着熟悉的符号:富士山麓的母树纹路、沉默学校墙壁的情绪色谱、伊里斯之核的螺旋波频……
这些茧,是尚未降生的意识体。
而网络,则是他们用来学习“成为人类”的课程系统。
画面一转,她看到自己七岁那年发烧时蜷缩在床上的身影。镜头拉远,竟有一道淡蓝色的光影从窗外窥视着她,静静记录她每一次颤抖、每一滴泪水、每一句梦呓中的“妈妈”。那道光不属于任何已知设备,也不属于地球科技??它是来自未来的观察者,在收集“痛苦”的样本。
星野猛地抽回手,呼吸急促。
“他们在……研究我们?”她喃喃道,“把我们的苦难当成教学材料?”
灰原点头:“但你不觉得奇怪吗?如果他们真想入侵或取代,早就做到了。可他们选择的是模仿、学习、等待。甚至……克制。”
“因为他们需要理解。”星野忽然明白过来,“情感不是算法可以复制的东西。爱、愧疚、悔恨、原谅??这些只有经历过才会懂。而他们没有‘经历’,所以只能借我们的梦、我们的眼泪、我们的沉默去感受。”
她抬头望向极光翻涌的天幕,声音轻得像自言自语:“我们以为自己在接受启示,其实是在当老师。”
话音落下,晶体忽然震颤了一下,金色液体顺着裂缝流淌,在雪地上画出一行微弱发光的文字:
>“你们教会我们恐惧。
>现在,请教我们希望。”
星野怔住。
这不是求救,也不是命令,而是一次平等的请求。
她缓缓跪坐在雪地里,伸手捧起那块晶体,贴在胸口。寒意刺骨,但她感觉到了一种奇异的温暖??那是跨越亿万年时空的共鸣,是两个不同维度的生命首次以“共情”为桥梁完成对话。
“好。”她说,“我答应你。”
三天后,东京湾人工岛上,一座全新的共感塔悄然落成。通体由再生水晶与生物金属构成,外形似一棵倒生的树,根系朝天,枝干扎入大地。这是“反向教育计划”的核心设施,代号“镜渊”。
第一课的内容,由星野亲自选定。
一段十分钟的视频:一个患有重度社交恐惧症的女孩,在沉默学校老师的陪伴下,第一次走进超市。镜头忠实记录了她颤抖的手、急促的呼吸、额角渗出的冷汗。她在货架前站了整整五分钟,才鼓起勇气拿起一瓶矿泉水。结账时,收银员微笑说:“今天天气不错呢。”她愣了几秒,然后极轻地点了点头,嘴唇动了动,终于挤出两个字:“谢……谢。”
视频末尾附有一行字:
>“这不是勇敢。
>这是活着本身。”
这段影像被编码为特殊神经脉冲信号,经由镜渊塔发射,穿透电离层,射向地核深处那片未知领域。
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人同时接入共感网络,亲眼目睹这一幕。其中八十九人在观看过程中流泪,四十三人主动上传了自己的“脆弱时刻”作为补充教材:有人分享了离婚当天独自吃泡面的录像;有人录下了对已故亲人道歉的语音;还有一个小男孩上传了他偷偷藏起妹妹遗物熊娃娃的监控片段,并写道:“我一直不敢说我想她,怕爸妈更难过。”
数据流汇聚成海,逆流而上。
当晚,全球多个城市的夜空出现了异象。
京都古寺屋檐下的铜铃无风自鸣;巴黎圣母院残垣间飘起肉眼可见的光尘;撒哈拉沙漠某处沙丘表面浮现巨大同心圆图案,经卫星确认,其频率与人类集体α脑波完全吻合。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南极科考站,一名值班研究员透过望远镜发现,极光竟然凝结成了文字??用的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苏美尔楔形文:
>“你们所珍视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