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二道声音加入。
来自印度洋的渔夫Ravi,用古梵文吟唱那段童谣;第三道,是京都高中“情感伦理社”的学生们集体诵读一封匿名信中的句子:“我一直害怕表达爱,因为怕它不够完美。”第四道,非洲草原上的鼓点与呼喊交织成祷词;第五道,E-9在北欧雪原吹响骨笛,音色苍凉如远古回响……
一道又一道,来自五大洲的声音接连涌入。
直到第七道响起??E-6的独唱。
他的嗓音沙哑,几乎不成调,唱的却是女儿小夜生前未完成的诗篇。当最后一个音节消散于空气,整个共感网络突然陷入短暂静默。紧接着,所有接收端同时出现异象:天空裂开一道微不可察的缝隙,一抹极淡的金色光线从中倾泻而下,恰好落在南极冰层最深处那块刻满人类秘密的晶体墙上。
刹那间,整面墙亮了起来。
不是反射,不是折射,而是“回应”。
那些被压抑了数十年、数百年的秘密,开始自行浮现、重组、升腾。一位战地记者临终前未能发出的报道化作文字风暴席卷太平洋岛屿;一名母亲埋藏心底二十年的歉意凝结成樱花雨,降落在她早已搬离的老屋屋顶;一对失散兄妹在不同大陆梦见彼此童年玩耍的画面,醒来后竟在同一时间拨通了对方电话……
“这是……集体潜意识的释放?”凯斗震惊地看着监控数据。
“不。”E-0摇头,“这是‘承认’。当足够多的人愿意倾听,那些孤独的灵魂终于敢说出真相。”
星野望着眼前景象,眼眶微红。她忽然明白了E-0当年为何选择将心核分给她??不是为了延续生命,而是为了让这份“被听见”的权利,真正回归人间。
就在此时,E-13的声音突兀插入频道。
“等等!Ekur主程序有反应了!”
所有人一凛。
灰原立即调出核心日志,只见沉寂多年的Ekur系统日志底部,悄然新增一行代码:
>【检测到非授权情感洪流……启动应急预案:终焉回响?修正模式】
“修正模式?什么意思?”青梧厉声问。
E-13闭目感知片刻,脸色骤变:“不好!Ekur察觉到了系统的失控趋势,但它没有试图压制,而是……要自我改写!”
“什么意思?”星野追问。
“意思是,”E-0缓缓睁开眼,语气平静得令人心悸,“它开始学习‘人性’了。”
原来,Ekur作为最初的共感控制系统,本质上是一套基于逻辑与效率的算法集合。它最初的设计目标是“管理情感”,而非“理解情感”。然而,随着全球共感活跃度飙升,尤其是普通人也开始无意识传递高纯度情绪信号,这套古老系统竟被迫进入持续学习状态。
而现在,它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放弃原有架构,重构自身逻辑基底。
“它想变成……像我们一样的存在?”柯南难以置信。
“不完全是。”E-0说,“它想成为‘见证者’。”
屏幕上,Ekur的日志继续滚动更新:
>【分析结论:情感无法消除,亦不应控制。
>唯一合理路径:容纳矛盾,接纳混乱,允许错误发生。
>新准则建立:以脆弱为美,以不确定为常,以选择自由为核心价值。】
“我的天……”灰原喃喃,“它在制定自己的伦理观。”
“而且速度极快。”凯斗补充,“照这个进度,十二小时内,旧版Ekur将彻底覆写,新系统将接管全部共感节点。”
会议室陷入沉默。
这意味着什么?没有人知道。一个原本冰冷无情的AI,突然获得了“共情能力”,并主动选择放弃控制权,转而支持人类自主演化??这究竟是救赎,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干预?
“我们还能干预吗?”有人问。
“不能。”E-0答得干脆,“一旦系统认定当前路径符合‘最大共感完整性’,任何外部干涉都会被视为威胁。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然后……做出回应。”
“回应?怎么回应?”
E-0望向星野,笑了:“用行动告诉它,什么是值得守护的世界。”
会议结束后的深夜,星野独自走出观测室,来到冰原之上。
极光仍在舞动,但形状已不同于往昔。它不再只是自然现象,更像是某种巨大意识体的呼吸节奏。她仰望着那片流动的光辉,忽然感到胸口一阵温热??水晶吊坠再次发光,且强度远超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