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睁开眼,看了她一眼,然后慢悠悠地翻了个身,把爪子搭在她的手腕上,像是在说:我已经记得够多了。
她笑了,眼角却有泪滑落。
那天下午,她带着昭昭去了海边。自从林沉去世后,她们从未再来过这里。他曾说过,最喜欢看女儿踩着浪花奔跑的样子,“像一首即兴的小奏鸣曲”。
沙滩依旧洁白,海风咸涩而温柔。昭昭脱了鞋袜,尖叫着冲向潮水退去的边缘,星尘则谨慎地跟在后面,尾巴高高翘起,像一根警惕的天线。
夏南枝坐在防潮垫上,翻开随身带的笔记本。那是林沉生前送她的生日礼物,封面烫金写着《未完成的旋律》。她一直没敢打开,直到今天。
第一页是一行清秀的字迹:
>写给你和未来的我们。
她翻下去,发现整本笔记其实是一封长达数十页的手写信,夹杂着乐谱草图、生活琐记、对昭昭成长的期待,还有无数个“如果”的假设。
>如果我还能陪你过三个生日,我会亲手为你烤蛋糕,这次一定不糊底。
>如果我能看见昭昭第一次叫爸爸,我想录下来,藏进钢琴共鸣箱里。
>如果我还活着,春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去京都看樱,让星尘躺在你肩上打盹。
>
>可人生没有如果。
>所以我把这些“如果”,都写成了歌。
最后一页是一首全新的曲子,标题是《昭昭的早晨》,副标题写着:“献给每一个不需要父亲也在发光的孩子。”
她怔住了。这首曲子的结构极简,只有五个音符循环往复,却蕴含着某种奇妙的安抚力量。她试着哼出来,声音刚起,远处的昭昭突然停下脚步,回头大声喊:“妈妈!这个调子……我在梦里听过!”
夏南枝心头一震。
她猛然明白??这不是一首新曲,而是林沉早已通过星尘,在无数次夜晚潜入她们梦境时,悄悄种下的旋律种子。那些模糊的、温暖的、让她安心入睡的画面,原来都有这段音乐作为背景音轨。
她闭上眼,任海风吹乱发丝。耳边仿佛响起无数重叠的声音:林沉在病房里低语,星尘在琴边呼噜,昭昭在画纸上涂鸦时哼唱,还有他自己,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深夜,一笔一划写下这些音符时的呼吸。
那一刻,她终于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存在。
不是靠科技延续意识,不是靠数据复制人格,而是当你离开后,仍有一个人会因为你曾经爱过她,而活得更像你自己。
傍晚回家的路上,天空染成橘粉色。车停在老宅门前时,昭昭突然说:“妈妈,我想再弹一次钢琴。”
夏南枝犹豫了一下,点头。
她们推开阁楼的门,夕阳透过彩绘玻璃洒在黑白琴键上,宛如铺了一层流动的蜜。昭昭爬上琴凳,小小的手指按下一串不成调的音符,歪头想了想,开始笨拙地尝试《昭昭的早晨》的第一个乐句。
音不准,节奏也不稳,但她认真极了。
就在她弹到第三小节时,星尘忽然跃上琴盖,耳朵朝前竖起,尾巴缓缓摆动。紧接着,它抬起右爪,轻轻落在G音键上,发出一声清亮的共鸣。
母女俩同时愣住。
那一瞬间,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注入空气。老旧的钢琴竟自行震动起来,共鸣箱深处传来一阵细微的嗡鸣,像是某种机关被唤醒。
下一秒,隐藏在琴身内部的第二段录音启动了。
依然是林沉的声音,但比上次更加虚弱,也更加温柔:
>“南枝,如果你听到这段话,说明你们已经找到了这首曲子。”
>
>“这是我留给昭昭的第一课,也是最后一课。”
>
>“孩子,学琴不是为了成为演奏家,而是为了学会倾听??
>倾听风穿过树叶的声音,
>倾听妈妈做饭时锅铲碰撞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