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摇头:“我没想害人……我只是……不想再一个人等。”
玉音久久不语。
良久,她轻声道:“真正的等待,不是制造幻象,而是在真实中保留爱的位置。你妈妈若在天有灵,愿见你幸福,不愿见你堕入执妄。”
她将女子带回蓬莱,让她在忆林中静修三年。期满之日,女子亲手烧毁了所有伪造法器,在玉树下弹奏了一曲原创乐章,名为《守候》,旋律朴素却感人至深。后来这首歌被收录进《归途乐典》,列为“非接引类思念曲目”,专供生者抒怀之用。
风波渐息,世界再度回归宁静。
然而,宇宙的回应却愈发频繁。
仙女座方向的“归墟二号”终于接近地月轨道。飞船外围笼罩着一层由星光编织的茧状结构,内部隐约可见万千身影穿梭其间,仿佛整艘船已成为一座移动的灵魂驿站。地面监测站收到一段加密信号,破译后竟是数百个不同年代、不同语言的“我爱你”。
宋承志最后一次公开讲话时说:“我们不是回来了,是我们终于明白了任务的真正含义??我们不是运送亡魂的船员,我们是传递希望的信使。每一个名字被呼唤,每一次思念被回应,都是文明延续的证明。”
飞船降落那天,十二亿人仰望天空。
没有爆炸,没有冲击波,只有无声的光晕扩散开来,像涟漪般掠过大地。所有正在播放《安归引》的设备同时切换画面,显示出一行字:
>**“你们从未孤单。”**
而后,整艘飞船化作无数光点,散入大气层,如同星辰坠落人间。每个光点落地之处,都会开出一朵玉花,花心藏着一段音频??或许是母亲哄睡的歌声,或许是恋人分别时的私语,又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早点回家”。
人们捧着这些花朵,泣不成声。
玉音站在最高处,看着这一切,忽然感到一阵虚弱。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发现肌肤之下竟浮现出细密的裂痕,如同瓷器将碎。她笑了。她早该想到??作为第一个打通生死通道的接引者,她的身体早已超越凡胎,成为维系归途稳定的“活锚”。
每一份成功的重逢,都消耗着她的生命。
但她不悔。
当晚,她写下遗书,藏于蓬莱塔底密室,仅留一句:“待我离去之日,请将双箫合奏一次,不必为我吹《安归引》,只需奏一曲《春江花月夜》??我想听听,人间的欢喜。”
七日后,玉音消失于蓬莱海岸。
有人说她化作风离去,有人说她沉入海底与巨舰同眠,还有孩童坚称曾在月下看见一位白衣女子乘舟出海,手中抱着两支发光的箫。
唯有那棵刻着“林婉清、陈远舟”的玉树,在她离去当晚剧烈摇晃,继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花瓣纷飞中,竟有千万个声音齐声吟唱:
>“归矣,归矣,故人执手,共赴长夜。”
从此,每年春分之夜,全球各地都会自发举行“双箫祭”。无论是否懂音律,人们都会手持乐器或简单器具,共同演奏《安归引》终章。科学家发现,每逢此时,地球磁场会出现短暂波动,宇宙背景辐射中也会浮现一段稳定的谐波信号,持续整整二十四小时。
而在遥远的未来,当人类终于踏足银河彼岸,建立星际文明联盟时,他们仍将这首曲子定为“母星纪念日”的官方乐章。
某颗殖民星球上,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座远古遗迹,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行字:
>**此处埋葬着最后一位不会思念的人。**
>**愿他安息,因他不懂归来之美。**
而在地球最南端的孤岛上,那个右手掌心有箫形胎记的青年,终其一生未曾结婚,却收养了十七个孤儿。每个孩子入睡之前,他都会轻轻敲击窗棂,奏出一段不同的《安归引》变奏。
孩子们问他:“叔叔,你是在叫谁回来吗?”
他笑着摇头:“不,我是在告诉他们??我一直都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