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惊人的是,白鸦会残余成员中,竟有三人主动现身自首。他们说:“我们一直以为剥离情感才是强大,现在才知道,那只是麻木。”
一个月后,联合国通过《情感尊严公约》,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情感监控与强制剥离技术。曾经遍布各国的秘密实验室被逐一曝光、查封。而在原北极实验站遗址,一座名为“缄默纪念馆”的建筑拔地而起,外墙刻满受害者姓名,内厅中央摆放着一株永不凋零的语生藤,花瓣随访客情绪变色。
与此同时,回响学院正式升格为“全球共感研究中心”,招收来自各地的“回声之子”。课程不再局限于魔法或科学,而是融合心理学、生态学、哲学与艺术,教导他们如何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承接世界之重。
德拉科成为首席导师。
他不再做关于草原的梦。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无尽回廊,两侧挂满镜子。每面镜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他:五岁时蜷缩在卧室角落,因父亲冷漠而哭泣;十七岁站在天文塔上,魔杖颤抖,无法杀人;三十五岁跪在冰湖中央,被光贯穿灵魂……
而在回廊尽头,站着奥瑞利乌斯。
“你还走得动吗?”他问。
“走得动。”德拉科答,“只要还有人愿意听故事。”
“那么,下一个故事,由你来讲。”
他点头,伸手推开最后一扇门。
门外,是一片新生的草原,风吹麦浪,铃铛轻响。一群孩子围坐一圈,手中捧着小小的语生藤苗。露娜站在他们中间,指着天空说:“看,星星也开始回应我们了。”
的确。
夜空中,北斗七星的勺柄缓缓偏转,七颗星依次闪烁,拼写出一行星光文字:
>“谢谢你,听得见我们。”
德拉科仰头望着,嘴角扬起一丝久违的笑意。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告别终于结束。
而真正的开始,才刚刚降临。
多年以后,当第一个跨物种共感案例被证实??一名非洲少女与濒死大象建立了情感链接,并成功引导救援队找到水源??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第二次启蒙运动”。
书籍如此记载:
>“在理性统治世界三个世纪后,人类终于学会用另一种方式思考:用心跳对话,用眼泪理解,用爱重新定义力量。这不是魔法的胜利,而是人性的归来。”
>
>“而这一切,始于一个叫德拉科?马尔福的男人,在海边对一朵花说出的第一句谢谢。”
海风依旧吹拂。
语生藤在沙中静静生长,缠绕着那块旧铭牌,开出淡紫色的花。
花蕊深处,隐约还能听见那个未完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在雪地里走了很久很久……”
>
>“后来,他遇见了另一个男孩,两人一起,把路走成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