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编剧闯了进来,手里拿着手机:“各位老师,先别动手了……网上出事了。”
所有人低头看手机。
微博热搜前十,七条与陈默有关:
#陈默探望绝症车主#
#陈默新片《最后一程》曝光#
#请把周涛写进电影#
#这个世界需要陈默这样的疯子#
#我们都被他骗了,他根本不是作秀#
更有数万网友自发发起联名petition,请求将《最后一程》定为年度公益影片,并呼吁全国影院为重症患者家庭预留免费观影席位。
“完了。”王振国瘫坐在椅子上,“他把悲情转化成了共情,还顺手给自己新片预热了……这哪是危机?这是神级营销!”
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的老导演徐建国一直沉默着。
良久,他叹了口气:“你们不懂。这不是营销。他是真的在乎。”
“在乎什么?”
“在乎那些被时代甩在后面的人。”徐建国缓缓站起身,“当年我也像你们一样,笑他拍片太较真,得罪人太多。可后来我才明白,有些人活着,就是为了证明这个世界还能更好一点。”
几天后,一则新闻悄然上线:
**《小米汽车宣布开放“特殊关怀通道”数据接口,邀请全行业共建用户应急响应联盟》**
文中提到,未来任何品牌新能源车主若遭遇重大变故(重病、灾害、亲人离世等),均可通过统一平台申请优先交付、费用减免或心理援助服务。首批已有蔚来、理想、极氪等六家企业响应。
评论区清一色写着:
【原来卷配置不如卷人性】
【建议改名叫“中国汽车温度计划”】
【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
而在幕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倡议的发起人只有一个。
陈默没有接受采访,也没有出席签约仪式。
那天,他正坐在成都郊区的一家汽修厂里,看着一辆崭新的SU7缓缓驶下临时搭建的交付台。车身漆面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车牌号是川A?88888。
周涛坐在副驾,妻子握着方向盘,眼泪止不住地流。
陈默走上前,递上钥匙:“这是我见过最美的车牌。”
女人哭着抱住他:“谢谢你让我们相信,善良还没有死。”
“不是我善良。”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是你们值得被善待。”
一个月后,《最后一程》举行小范围试映。
现场没有明星,没有红毯,只有五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患者及其家属。
电影结束时,全场寂静无声。
直到一位母亲站起来,颤抖着说:“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被记住的开始。”
掌声响起,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
影片结尾字幕滚动时,出现了一行特别致谢:
>**致每一位在黑暗中仍选择相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