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光束自天而降,贯穿她的身体。没有疼痛,只有温暖,像被整个世界轻轻拥抱。她看见自己的记忆与千万陌生人生交织融合,却依然清晰分明??她仍是小禾,只是now,她能听见更多。
她猛然睁眼,雨已停。
她仍跪在藤前,浑身湿透,却心跳平稳。
第三十二号花,已然fullybloom。
花瓣洁白如雪,中心悬浮着一颗小小的、跳动的光球,像一颗微型心脏。
陆遥冲进藤田,一把扶住她:“你疯了吗?你知道你断讯四十七分钟吗?我以为你……”
“我回来了。”她靠在他肩上,轻声说,“而且,我带回来一样东西。”
她摊开手掌,那颗光球静静躺在掌心,随着她的呼吸微微起伏。
“这是‘回声之核’的种子。它不会再强迫任何人回忆,但如果你愿意主动触碰它,它会让你短暂地‘活’进另一个人的生命里??不是窥探,是理解。”
陆遥瞪大眼:“你把它……驯化了?”
“不。”她摇头,“是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倾听,不是替别人承担,而是陪他们一起面对。它现在是一面镜子,照见伤痕,也照见勇气。”
几天后,阿萤正式开启“记忆共感”引导课程。参与者需自愿报名,签署知情协议,在引导员陪同下轻触那颗光球。有人因此与多年疏远的父亲相拥而泣,有人终于敢走进亡妻的房间整理遗物,也有人在体验了陌生人的人生后,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去支教。
而小禾,在某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再次坐在藤田边写信:
>“知夏,第三十二朵花开了。它没有名字,也不需要名字。它只是静静地在那里,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
>今天有个老人来找我,他说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在父亲临终前说一句‘我爱你’。我让他接触了光球,他哭了很久,最后笑着说:‘原来爸爸一直都知道。’
>
>我想,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吧??不是改变所有人,而是让哪怕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少一点遗憾。
>
>陆遥说,心语藤的根系已经连通了全球地下水网,甚至影响了洋流。有人说这是新时代的觉醒,有人说这是危险的实验。可我觉得,它只是证明了一件事:人类的情感,本就该流动。
>
>阿萤昨天问我:‘姐姐,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说完了心里话,心语藤还会开花吗?’
>
>我说:‘会啊。因为总会有新的沉默诞生,也总会有新的声音想要被听见。’
>
>就像星星永远不会说完它们的故事。
>
>知夏,我很好。
>我在。
>我一直在。”
她合上本子,放在花下。
风起,卷着花瓣飞向夜空,像无数小小的信笺,送往未知的远方。
而在地球另一端,那位“共鸣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终于打开了那本尘封的日记,一笔一划写下新的一页:
>“今天,我给儿子打了电话。我说:‘对不起,爸爸当年不懂。你现在……能跟我说说话吗?’
>他哭了。我也哭了。
>原来,听见别人之前,先要学会听见自己。”
与此同时,第三十三号花苞,在月光下悄然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