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理工学堂”迎来第一次结业考试。三百学子中,有一百二十七人达到“初级工程师”标准,可独立设计简单机械、绘制工程图纸、计算结构承重。
其中一名十六岁少年,名叫宋应星,提交了一份名为《天工图谱初编》的手稿,系统整理了当前已掌握的二十项关键技术,包括蒸汽机、发电机原型、水泥配方、玻璃提纯法等,并附有详细操作流程。
徐光启阅后泪流满面,连夜呈报万历。
皇帝亲自批红:“此书当刊行天下,赐名《天工开物》,永为国典。”
与此同时,苏宁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回到现代都市,站在一座图书馆前。门口电子屏滚动播放新闻:
【全球气候峰会达成历史性协议】
【可控核聚变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第十年,社会伦理委员会发布新准则】
他走进馆内,却发现所有书籍标题都变了。
《高等数学》成了《九章算经?补遗卷》
《量子力学导论》变成了《太极阴阳能动论》
《世界史纲》赫然写着《万国志?永乐修订版》
他翻开一页,竟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旁边写着:“大明镇国公苏宁,字明远,生于嘉靖四十五年,格物宗师,科技先驱,被誉为‘点燃文明之火者’。”
他猛然惊醒。
窗外,启明Ⅱ型三号舰的龙骨已开始铺设。晨雾中,锤声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
他知道,那个曾属于他的世界,或许终将遗忘他。
但这个世界,因他而改变。
而改变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胜利。
他起身,走向控制台,输入一行新指令:
【启动‘星际启蒙计划’】
【目标:二十年内实现近地轨道卫星发射】
【第一步:研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屏幕闪烁,回应:
【模板加载中……】
【是否同步导入‘航天工程知识库’?】
他毫不犹豫。
“是。”
东方再次泛起鱼肚白。
新的一天,新的征程。
火种不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