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仪低头不语。其余阁臣纷纷推诿:“此乃宫中之意,我等不敢阻拦。”
海瑞拂袖而去,回都察院召集十三道御史,拟写《乞诛奸妃疏》,直指李妃毒害君体、图谋干政,请求将其废黜幽禁。
奏疏尚未呈递,宫中突传急诏:海瑞即刻入宫“问话”。
众人心知此去凶多吉少。临行前,海瑞换上朝服,将家中仅有的三件衣物赠予仆人,淡淡道:“若我不归,便说我死于忠谏,不必收尸。”
养心殿内,灯火昏黄。隆庆帝斜卧榻上,气息微弱。滕祥立于帘后,手按佩刀。
李妃端坐旁侧,唇角含笑:“海大人何必如此激烈?天下之事,终究要顺应时势。苏大人已死,您又何苦独撑残局?只要您肯缄口,将来太子登基,仍可保您荣华富贵。”
海瑞挺身直立,声如洪钟:“我海瑞一生不爱钱,不要官,不怕死!你们可以杀我,但休想让我低头!今日若不死,明日还要上疏;明日若不死,后日还要再谏!直到你们伏法为止!”
话音未落,两名侍卫上前欲将其拿下。就在此时,殿外骤然响起钟声??乃是午门鸣钟示警!
紧接着,一名小太监连滚带爬冲入:“报!广东急奏!南澳水营截获一艘可疑商船,船上搜出火绳枪二百杆、硝石三千斤,押运之人自称锦衣卫百户,持有兵部勘合文书,目的地为四川保宁府!”
殿内众人皆变色。
那文书经查验,确系兵部签发,用印清晰,然签名处赫然是已被革职的前任兵部侍郎之名!更骇人的是,船上还查获一封密信,署名竟是英国公之弟,内容提及“川中已有内应,只待京师有变,便可举旗呼应”。
隆庆帝闻言猛然坐起,咳出一口鲜血,嘶声道:“好啊……好一个死而不僵!朕以为铲除了王?,关了英国公,就能太平?原来他们早就埋下了这么多棋子!”
他转向滕祥:“立刻启动影组全部力量,彻查兵部、礼部、锦衣卫三衙门,凡与此案有关者,不论品级,一律下狱!另外??”他目光如刀,“将李妃软禁宫中,未经许可,不得见任何人!”
圣旨一下,京师震动。一夜之间,十余名官员被捕,其中包括两名给事中、一位五军都督府参议。更有三名锦衣卫千户在家中暴毙,现场皆留下一根黑色羽毛??那是影组动手的标记。
而此时,同源舰队已在南海展开行动。
根据苏宁遗留海图指引,陈济安率主力驶向台湾海峡,在彭湖列岛附近找到那批沉藏多年的西洋火器。三十箱燧发枪、六门轻型铜炮、大量弹药与望远镜,尽数起出。同时,他们联络当地平埔族首领,建立第一个海外补给站,并招募精通闽南语与荷兰语的通译,准备未来与西方商团交涉。
陆昭则带队北上,沿舟山群岛巡查。他们在嵊泗海域伏击一支伪装成渔船的走私舰队,缴获黄金五百锭、倭刀千余柄,俘虏一名自称“东瀛浪人”的武士。审讯之下,此人竟是日本萨摩藩遣华密探,奉命联络浙闽沿海倭寇残部,协助运输军火至西南,换取茶叶与丝绸。
“他们的目标始终是四川。”陆昭在战报中写道,“那里地处内陆,群山环绕,易守难攻。若有外军从云南或缅甸渗透,再加内部叛乱,极可能形成割据政权。而一旦成功,便可挟地与朝廷谈判,甚至逼迫迁都。”
陈济安阅毕,立即下令调整战略:
第一,派遣三艘快船轮流巡逻雷州半岛至海南一线,严密监视通往广西、云南的海上通道;
第二,派密使潜入澳门,接触葡萄牙商馆负责人,争取火炮技术支援与国际情报共享;
第三,启动“星舟计划”,在南澳岛建立造船工坊,仿制西洋战舰,培养本土工匠。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反击舆论战场。
由陆昭主笔,撰写《南疆危局十策》,详述军火西运、边军异动、宗室勾结等阴谋,附以证据抄本,通过商旅渠道传入江南。苏州、杭州等地书坊悄然翻印,冠以“苏公遗策”之名,街头巷尾争相传阅。更有说书人在茶馆宣讲“同源舰队”事迹,将陈济安称为“海上包龙图”,陆昭比作“今之狄青”。
民间呼声渐起,士林震动。国子监学子再次联名上书,请求朝廷承认南澳水营为“特许巡海军”,赋予其缉私、护航、协防之权。
朝中保守派惶恐不安。工部尚书私下放话:“此辈名为剿匪,实为拥兵自重,日后必成心腹大患!”
户部侍郎亦奏称:“彼等擅自截留商税,私购火器,形同反贼,宜发兵剿灭!”
然而,正当他们酝酿弹劾之际,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发生了。
万历二年三月十五,距苏宁去世整整一年之日,同源舰队旗舰“忠魂未远”号突然出现在天津外海。
没有宣战,没有挑衅,只是缓缓驶近港口,在众目睽睽之下放下一艘小艇。艇上一人身穿青衫,手捧木匣,登岸后直赴巡抚衙门,声称奉“故臣苏宁遗命”,递交最后一篇奏疏。
天津巡抚打开木匣,只见其中并非纸质奏章,而是一卷录像胶片??那是苏宁生前秘密研制的“影视编辑器”最终成果!
借助一台由西洋机械与华夏机关术融合打造的放映机,胶片在幕布上缓缓播放:
画面中,王?与英国公密会于地下密室,签署盟约;
徐敬甫在琉球岛上指挥工匠建造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