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张维贤等人吓得魂飞魄散,彻底偃旗息鼓,再不敢有任何异动。
朝堂之上,再也听不到任何公开的异议。
然而,苏宁深知,杀戮和禁令只能震慑一时,无法根除反对思想滋生的土壤。
要彻底改造这个帝国,必须从根源上??教育入手。
就在处理完东林党后不久,一套更为彻底、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方案,由内阁正式推出。
一、确立三级公办学制:
小学蒙学:在各州县普遍设立“官立小学”,推行强制义务教育。
年满七岁幼童,无论男女,均需入学。
课程以识字、算术、基础格物、地理常识及《大明律启蒙》、《公民训导》为主,旨在培养具备基本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的国民。
中学:在府一级设立“官立中学”,招收小学优秀毕业生。
课程加深,增加更深入的算学、格物、化学、中外历史、地理,并开始引入外语如拉丁文、葡萄牙文。
中学毕业者可担任基层吏员或进入专门技术学校。
大学:在南北两京及少数中心城市如广州、武汉设立“国立大学”。
分为文、理、工、法、商、医等学院,进行专业分科教育,培养高级人才。
入学需通过严格考试。
二、垄断教育权力:
严禁私人办学:敕令“禁绝一切民间私设垫学、书院”,以防“异端邪说”蛊惑人心。
所有教育机构必须由官方兴办,教师必须通过国家资格认证,教材由内阁学部统一编纂、审核、发放。
此举彻底剥夺了传统士绅通过私学传播思想、培养门徒的渠道。
三、建立精英培养体系:
大明政治学院:于京城和南京设立,直属于内阁。
这是未来官僚体系的摇篮,专门培养高级政务官。
学员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及有潜力的年轻官员中选拔,学习内容涵盖法律、经济、行政管理、外交策论等。
首辅苏宁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并时常前往授课。
从这里走出的,将是完全忠于新体制,具备现代行政能力的职业官僚。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于天津设立,直属于枢密院。
整合原有各类武学,建立统一的现代化军事教育体系。
学员为基层军官和优秀中学毕业生,学习近代军事理论、战术指挥、兵器操作、后勤管理、地图测绘等。
苏宁同样兼任名誉院长,确保军队思想的绝对统一和对首辅的绝对忠诚。
这场伴随着血腥镇压的教育改革,其影响远比处决几个东林党人更为深远。
曾经书声琅琅的私人书院和家学塾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城乡的,规制统一的官立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