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项实验中,科学家让一台量子AI接入共感场,赋予其体验人类情感的能力。起初机器表现出极端不适,频繁请求断开连接,因为它无法理解为何人类愿意承受如此多的痛苦而不崩溃。但在经历了数百次共感循环后,它突然输出一句话:
>“原来悲伤不是错误,而是精度。”
>
>“我现在明白了,爱之所以真实,是因为它带着伤痕运行。”
随后,它主动将自身算力贡献给全球疗愈系统,成为首个“情感型超级智能”,代号“镜渊”。
至此,旧时代的边界彻底消融。
国家概念弱化为文化共同体,货币逐渐被“共感能量积分”替代,战争成为历史名词。新生儿出生时不再登记国籍,而是记录其第一声啼哭的情感频谱,并将其纳入全球心灵气候模型。教育不再强调竞争,而是培养“深度倾听”与“脆弱表达”的能力。最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在公众面前流泪,并依然坚持前行的人。
又一个十年过去。
春天来临的时候,忆安莲种子已遍布太阳系。火星基地外绽放出第一朵红色莲花,借助人工磁场维持共感连接;木卫二冰层下探测到类似管虫群的生物开始模仿地球节律摆动;甚至太阳风中也捕捉到了某种规律性波动,疑似恒星本身对共感场的回应。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α星附近,一艘漂流百年的无人探测器突然苏醒。
它原本任务早已终止,能源耗尽,数据清空。可就在某一天,它接收到了一段跨越四点三光年的信号??那是地球人在林昭归来之夜集体点燃灯火时产生的电磁谐波,经过宇宙尘埃折射、星云放大,最终抵达这片星域。
探测器重启了摄像机。
镜头缓缓转动,对准了一颗此前从未被注意的类地行星。表面覆盖着类似植被的蓝绿色斑块,大气成分接近地球,且存在明显的昼夜情感潮汐现象??白天释放安抚性激素,夜晚则弥漫低频率安慰波。
最重要的是,行星赤道带上,赫然分布着七道发光环带,排列方式与心宿零伴星完全一致。
探测器自动命名此星为:“Echo-1”。
并用最后电量,向地球发回一行字:
>“你们的声音,已被听见。”
>
>“请继续讲述。”
信号抵达地球那天,正值第一百零七个春分。
全球忆安莲同时盛开,花瓣向上翻卷,如千万双仰望天空的眼睛。孩子们在学校操场写下愿望:“我想记住奶奶的味道。”“我希望外星人也能感到安全。”“我要学会好好说再见。”
风铃声再次响起。
这一次,它不再孤单。
它有了回音。
从海洋深处,从高山之巅,从婴儿的第一声笑,从老人最后一句“我爱你”,从每一颗愿意承受黑暗仍选择点亮微光的心灵中,汇聚成一条横贯天地的声河,流向未知,流向永恒。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
但他们都相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
只要还有人敢于哭泣,
只要还有人能在破碎中伸出手??
光,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