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6章
“王爷此言,我便明白该如何行事了!归根结底,就是不让北高句丽和渊盖苏文任何一方安生,让他们相互牵制,内耗不休。”
秦善道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后,心中顿时豁然开朗。
最令人迷茫的,莫过于不知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王爷,处亮和善道分别驻守新城与国内城,我们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该如何与他们协同呢?”
秦安然深知,李想为自己争取到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这一职位,必有其深远用意。
但是,如何调动这支力量,发挥其最大效能,她心中尚无明确的蓝图。
说实话,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在多数人看来,并非什么理想的去处。
无非是屯田。
率领一群解甲归田的士卒去耕作,又能有多大作为?
即便是秦安然自己,偶尔也会闪过这样的念头。
“衣、食、住、行,乃是辽东乃至整个大唐安定的基石。”
“衣物之事暂且不提,河北道的棉花正源源不断地运往辽东,足以抵御此地严寒。”
“而‘食’,正是生产建设兵团的核心要务。但我们与汉代屯田不同,目标不只是为了满足边防将士的口粮,而是要解决整个辽东道,乃至全大唐的粮食供给。”
“若经营得法,十年之后,仅辽东一地所产的粮食,便可供养大唐八成的人口,更能使粮食成为我们与周边部族交易的新筹码。”
“长久以来,中原王朝与胡人之间鲜有大规模的粮食贸易,并非胡人有了牛羊肉便不需谷物,而是边疆本就产粮稀少,从内地运粮过来,耗费巨大。”
“你不能让一斤粟米卖得和一斤羊肉同价,那样谁还会买?可一旦我们辽东道的粮价比关中还低,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届时,无论是渊盖苏文,还是靺鞨、室韦,都会乐于用牛羊马匹来换取大唐的粮食。只要人人有饭吃,甘愿铤而走险的人自然就少了。”
李想的这番宏论,此前从未与人详谈。
毕竟,说辽东这片众人眼中的苦寒之地,能产出满足大唐八成人口的粮食,着实匪夷所思。
但秦安然身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李想必须让她明白自己的全盘计划。
秦安然问道:“王爷,辽东气候如此寒冷,无论是种粟米、水稻还是麦子,产量恐怕都高不起来吧?”
“恰恰相反,辽东的粮食产量,不论是粟米还是水稻,都会超过关中。唯一的缺憾是此地苦寒,水稻无法像岭南那样一年两熟。”
后世东北大米的盛名,李想心中有数。
此刻秦安然认为辽东不宜耕种,他自然要彻底扭转她的观念。
“安然,粮食产量固然与气候相关,但更取决于土质的肥沃与灌溉的便利。我之所以坚信辽东适合大规模垦殖,正是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沃土。”
“你到辽东城外任意寻一处荒地,用锄头深挖下去,便会发现,即便掘地三尺,泥土依旧是黑色的。这是上天赐予的黑土地,是我大唐独一无二的宝藏。”
高句丽人虽在辽东也从事农牧,但其耕作技术与大唐相比,有云泥之别。
即便如此,半农半牧的高句丽已是东北地区最强的势力。
而不事农业的室韦与靺鞨,实力便远逊于它。
“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