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落她面子
“本宫在这里不能多待,这场合坐不下去。”
皇后看着丫鬟,神情很是平静,语气听起来有几分淡然,也不像是要来寻事的样子。
“但是作为长嫂,本宫也得来看看这位弟妹如何,跟她说几句话。你要是不放心,到了房门口本宫等你先进去问问。”
“你们王妃若是不同意本宫进去,本宫转身就走。”
她是皇后啊。
堂堂皇后都跟她一个丫鬟说得这么有礼了,丫鬟哪里敢拒绝?
主要是她来的时间尚短,对晋王和陆昭菱的性子。。。。。。
山风穿过回音谷的每一道缝隙,将铃兰的轻响揉进晨雾里。柳音站在屋前石阶上,手中捧着那本已补全的言子手札??昨夜她梦见了整部残卷的内容,醒来时竟一字不差地写了下来。纸页间浮动着微光,仿佛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那是被封存百年的真言,如今终于找到了归处。
徐昭从厨房端出一碗热粥,见她伫立不动,便轻轻走来:“又梦见什么了?”
柳音回头看他,眸光如水。她在掌心写了三个字:**他们都醒了**。
徐昭一怔,随即明白。不只是人,是那些沉睡在典籍、碑文、血脉与土地中的声音,全都苏醒了。语言不再是死物,它有了温度、重量和记忆。
正说着,林小满急匆匆赶来,肩头还沾着露水。“南岭井底的荧光石熄灭了。”她说得飞快,“但地下河开始发出共鸣音,频率和《初启之音》完全一致!更奇怪的是,九处遗址的地脉节点都在自行调节,像是……像是整个国家的语言系统正在自我校准。”
柳音点头,神色平静。她早知道这一天会来。当万声归真,世界不会立刻清明,而是要经历一次漫长的“调音期”??就像新铸的钟需要敲击千次才能发出纯粹之音。
午后,一群来自边陲小镇的孩子抵达回音谷。他们衣衫朴素,眼神怯生生的,领队的老教师说:“我们那儿三年前还有‘禁言令’,孩子们从小不敢大声说话。如今政策放开了,可他们……还是不会表达。”
柳音静静听着,然后牵起一个瘦弱男孩的手,带他走到溪边。她指着水流撞击石头溅起的水花,又指指自己的耳朵,示意他听。
男孩迟疑片刻,终于蹲下身,侧耳贴近水面。
“叮??咚??”
一声清脆入耳,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异。
柳音笑了,在沙地上写下:**这是溪水在唱歌**。
男孩怔住,忽然张嘴,模仿那节奏哼出一段不成调的旋律。声音颤抖,却带着某种原始的生命力。周围的孩子们面面相觑,接着,一个女孩也跟着哼了起来,再一个,又一个……不多时,整片山谷都回荡着稚嫩而自由的歌声。
徐昭远远望着,心头震动。他曾以为改变始于朝堂,始于律法,始于碑文重启。可此刻他才懂,真正的变革,是从一个孩子学会倾听溪流开始的。
当晚,柳音收到一封密信,由一名蒙面信使亲手递上。信封用的是前朝静语营的暗纹火漆,拆开后只有一行小字:**北境有人以血书墙,写下‘我想说话’四字,守军未加处置,反为其遮雨**。
她读罢久久无言,指尖抚过那几个字,仿佛能触到那人手腕滴落的温热血珠。这四个字没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却比任何战鼓都更撼动人心??因为它出自一个曾被彻底剥夺声音的人之手,且终于有人愿意为他说出的话撑一把伞。
三日后,京城再传消息:皇帝颁布《真言诏》,宣布废除一切言语禁忌,并下令在全国设立“心声坛”??百姓可匿名刻写心中最深的话,埋于坛下,十年后开启。诏书末尾引用了一句民间童谣:“你说的话,也许没人懂,但大地记得。”
柳音听后只是微笑。她知道,制度可以更改,法令可以颁布,但人心的枷锁,从来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开的。
真正艰难的,是那些看不见的角落。
比如那个夜晚,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来到谷口,颤巍巍地说:“我儿子……二十年前因一句妄议朝廷的话被处死。我恨过,也怕过,到现在……我还是不敢提他的名字。”
柳音握住她的手,陪她在月下坐了一夜。老人最终没说出儿子的名字,但她哭了,哭得像个被压抑了一生的孩子。临走前,她留下一块旧布巾,上面歪歪扭扭绣着两个字:**念儿**。
柳音将它挂在屋檐下,与风共舞。从此每逢风起,那布巾便轻轻拍打木梁,发出细微声响??像是某种迟到的呼唤,终于得以出口。
春去秋来,静语堂的访客络绎不绝。有想学发声技巧的哑者,有渴望理解伴侣沉默的妻子,也有只为寻找一句安慰的孤寡老人。柳音从不急于教他们说话,而是先让他们闭眼,听三分钟的寂静。
“真正的倾听,”她在教学笔记中写道,“不是等对方说完话,而是能在沉默中听见心跳的节奏。”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雪落得早,积得厚。某夜,徐昭发现柳音蜷在书房,脸色苍白,手指微微发抖。他急忙上前,才发现她正盯着一页泛黄的纸??那是萧景渊移交的最后一份档案副本,记录着静语营历年“失语者”的名单。整整三千二百一十七人,多数死于非命,姓名仅以编号代替。
“你想见他们?”徐昭轻问。
柳音点头,眼中泛红。
次日清晨,她独自走进雪林深处,在一片空地上铺开一张巨大白布。她取出朱砂笔,一笔一画,开始誊写那些名字。没有编号,只有真实的名字:李阿娘、陈十一、赵小禾、周砚修……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一段被强行掐断的故事。
雪花落在纸上,晕开墨迹,她便一遍遍重写。手冻僵了,就呵气暖笔;视线模糊了,就闭眼默念。七天七夜,她不吃不眠,直至最后一笔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