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开始。
48小时,准备传输;
36小时,测试加密跳频;
24小时,锁定全球未受控卫星节点;
12小时,孩子们写下遗书??他们知道,一旦播出,净理局必倾巢而出。
最后一刻,沈知行握住沈知悔的手:“如果信号发出后我们死了,请确保下一个双生体能找到这条路。”
“不会死。”沈知悔反握回去,“因为我们这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午夜零点,信号发射。
刹那间,地球上数百万台处于休眠状态的老式电视、收音机、电子屏自动开启,画面跳出一行字:
>**“以下内容可能引起强烈情感反应,请确认你已准备好直面真实。”**
随后,镜头缓缓推进,映出那颗悬浮于极点的蓝星,伴随着童谣响起。
全球震动。
有人正在做饭,突然停下,泪流满面;
学生在自习室抬头,发现周围同学都在无声哭泣;
监狱里的囚犯抱头痛哭,忏悔三十年前犯下的罪行;
甚至一只流浪狗蜷缩街角,仰头对着星空哀鸣,仿佛听见了某种古老的召唤。
七十二小时后,正如预言,部分城市出现混乱。但与净理局设想不同的是,暴乱并未蔓延,反而催生了更大规模的互助行动。社区自发组织“守夜人”巡逻队,医院增设“情感疏导科”,学校取消标准化考试,改为“心灵对话课”。人们开始彼此倾听,而不是彼此指责。
更令人震惊的是,五名原净理局高层官员在同一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忏悔:“我们曾相信秩序高于一切,但现在我们知道,没有共感的秩序,只是精致的坟墓。”
其中一人哽咽道:“昨晚,我梦见了一个小女孩,她问我:‘叔叔,你为什么从来不抱我?’醒来后我才想起,那是我女儿三岁时的模样。而我已经三十年没好好看过她的眼睛。”
舆论彻底逆转。
政府被迫暂停脑波抑制法案审议,国际法庭宣布启动对“文明稳定法”的合法性调查。多国科学家联名呼吁承认共感能力为人类基本权利,并建议将其纳入教育体系。
一年后,第一所“共感学院”在听风堂原址成立。课程不教授知识,只训练感知??如何识别他人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脆弱、如何在痛苦中依然选择相信。
沈知行与沈知悔担任首任导师。他们不再隐藏身份,也不再自称“救世主”。他们只是站在讲台上,平静地说:
“我们和你们一样,也曾害怕、怀疑、伤害最爱的人。但我们学会了回头,学会了道歉,学会了牵起对方的手,一起走进黑暗。”
苏婉清活到了春天。
她在桃树下安详离世,手中紧握那张双胞胎婴儿的照片。临终前,她笑着说:“念安,我把你托付的孩子,完整地还给你了。”
葬礼那天,全球二十四座新建灯塔同时熄灭一分钟,随即重新点亮,形成一圈环绕地球的蓝光之环。
多年以后,历史课本上这样记载:
>**公元2079年,被称为“心觉元年”。
>此前,人类以理性定义文明;
>此后,文明开始以爱衡量进步。
>而这一切,始于一对兄弟在冰雪深渊中相视一笑的瞬间。**
听风堂依旧伫立山间。
桃树年年盛开,碑文已被青苔温柔覆盖。常有旅人至此,坐在石阶上静静聆听风声。偶尔,会有孩子问:“真的有共感吗?”
老人便会微笑,指向夜空最亮的那颗蓝星:
“你看,它一直在回答你。”
屋内,一本破旧的《共感纪事》静静躺在书架最高处。翻开扉页,有一行稚嫩笔迹添了一句新的话:
>“妈妈,我现在懂了。
>爱不是力量,爱是勇气??
>是明知会痛,仍愿意打开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