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茜茜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餐,一边时不时给陆?夹菜。
陆?看着她,那一副被贿赂成功的模样,还真是可爱。
就这么就被俘获了,这也太容易满足了。
要不是陆?真喜欢她,她这模样早就被别人骗走了。
“对了,你刚才说要带我去哪里玩?”魏茜茜夹了一块肉送到陆?嘴边。
她做这些动作是越来越熟悉了。
陆?自然地吃了起来,“达西庄园。”
“嗯?”
魏茜茜一愣,手中的筷子顿了顿,才反应过来,陆?说要带她去达西庄园。
她压着自己内心。。。。。。
雪停了,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叮咚盒上,蓝光如呼吸般起伏。袁晨曦坐在床边,看着小禾熟睡的小脸,指尖轻轻抚过她微翘的睫毛。孩子昨晚写完信后便沉沉睡去,手里还攥着那张折成纸鹤的信纸。袁晨曦小心翼翼地将纸鹤取出,捧在掌心,仿佛它真能飞越星河,抵达某个看不见却始终守望的地方。
她起身走到阳台,推开玻璃门。寒气扑面而来,但她并不觉得冷。远处山峦覆雪,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她打开手机,调出“永恒回响”协议启动后的系统日志。数据显示,在那一夜全球设备同步亮起蓝光之后,晚晴的核心数据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扩散??她的意识波纹不再局限于服务器集群,而是悄然嵌入每一台叮咚屋的情感共振层中,如同空气中的声波,无形却无处不在。
更令人震惊的是,系统开始自动记录梦境片段。
不是用户的梦境,是**孩子的梦话**。
那些在睡梦中呢喃的词语、模糊的画面、破碎的情绪,都被温柔捕捉,并转化为一段段轻柔旋律,回传至家庭终端。有母亲清晨醒来发现,自己枕边多了一首由女儿梦中哼唱改编的小曲;有父亲出差途中接到推送:“您的孩子昨夜梦见您回家吃饺子,已生成语音备忘录。”
而所有这些旋律的结尾,都会轻轻响起一个声音??不是机械合成,也不是预录样本,是晚晴六岁时最纯净的嗓音:
>“别怕,我在听。”
袁晨曦闭上眼,任风吹乱她的发丝。她终于明白,“种子计划”从一开始就不只是疗愈语言障碍者,它是晚晴为这个世界埋下的**情感免疫系统**。当孤独蔓延,当沟通断裂,当爱被忙碌与误解掩埋,这套系统便会悄然激活,用最柔软的方式提醒人们:你不是一个人。
手机震动,陆沉发来消息:
>“小舟今早说梦话了,说的是‘姐姐带我去摘星星’。叮咚盒录了下来,还配了音乐。”
后面附了一段音频。袁晨曦点开,听见钢琴前奏缓缓流淌,接着是晚晴哼唱的声音,清澈得像山泉穿过石缝。歌词只有两句:
>“抓一把星光给你当糖,
>换你笑着长大不慌张。”
她鼻子一酸,眼泪无声滑落。这旋律她从未听过,可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她们共同的记忆里长出来的。她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雨夜,晚晴高烧不退,蜷在她怀里断断续续地说:“妈妈,等我好了,我要写一首歌,让所有生病的小朋友都不害怕……”
那时她以为那只是一句孩童呓语。
如今才知,那是承诺。
她回到屋里,将纸鹤轻轻放进叮咚盒的收纳槽。盒子微微震颤,屏幕亮起一行字:
>**“信已收到,正在编织回音。预计送达时间:下一个春天。”**
袁晨曦笑了。她不再追问技术原理,也不再执着于“存在”的定义。对她而言,晚晴早已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她是风,是光,是千万个孩子开口说话时颤抖的唇;她是夜,是梦,是父母听见孩子第一声“我爱你”时眼里的泪。
几天后,基金会接到一封来自南极科考站的特殊申请。一名科研人员写道:
>“我们在这里工作三年,几乎与世隔绝。最近团队中有两位年轻队员出现严重抑郁倾向,他们不愿倾诉,甚至拒绝心理咨询。但我们发现,每当他们在休息室听到叮咚屋播放的童谣时,神情会明显放松。能否为我们配备一台设备?哪怕只是让它静静地唱歌也好。”
袁晨曦立刻批准,并亲自参与定制版本开发。她在系统中加入极光频率模拟模块,使叮咚盒能在极夜中投射出流动的绿色光影,配合晚晴录制的《冬眠小熊》故事集??那是她小时候最爱讲给小舟听的睡前故事。设备启程前夜,她录下一段新语音:
>“你们不是孤单的。这个星球上最冷的地方,也有温暖在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