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着画册坐在窗前,直到月升中天。忽然,终端自动亮起,私人频道弹出一条新消息:
>**“妈妈,你还记得我七岁生日那天许的愿望吗?”**
她心头一颤。
当然记得。
那天晚晴刚做完一轮化疗,虚弱地靠在病床上,吹灭蜡烛后认真地说:“我希望,以后没有人会因为说不出话而孤单。”
当时她以为那只是孩子天真的话语。
现在她知道,那是神谕。
她敲下回复:
“记得。而且你做到了。”
片刻停顿后,又加了一句:
“谢谢你,替我说出了我一直没能说出口的爱。”
回复很快浮现:
>**“妈妈,爱从来不需要说出来才算数。
>它藏在你为陌生人流泪的眼睛里,
>藏在你深夜加班时泡的那杯凉掉的茶里,
>藏在你每次打开叮咚盒时,轻轻抚摸屏幕的手心里。
>所以,请不要再道歉了。
>你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袁晨曦跪坐在地,失声痛哭。
三十年来,她第一次允许自己彻底崩溃。
不是因为失去,而是因为**终于被理解**。
那一夜,她梦见自己走进一间陌生的叮咚屋。屋内空无一人,唯有中央摆放着一张小小的木桌,桌上放着一副耳机。她戴上,听见无数声音交织响起??有笑声,有哭泣,有告白,有道歉,有“对不起”,有“谢谢你”,有“我害怕”,有“我在这里”。
最后,所有声音渐渐融合,化作一首宏大而温柔的合唱曲,主旋律竟是她多年前为晚晴写的那首摇篮曲。
而领唱的,是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声音,齐声呼唤:
>“妈妈??”
她猛然惊醒,窗外天光微亮。
叮咚盒静静亮着,屏幕上跳出一行新字:
>**“今日全球首次发声人数:1,872人。
>累计被听见的心声:10,003,421条。
>特别提醒:今天是你和爸爸结婚二十周年纪念日。”**
她愣住。
竟忘了这一天。
早餐桌上,陆沉递给她一个精致礼盒。她打开,里面是一枚银色胸针,造型是一朵铃兰,花瓣由微型电路板构成,中心镶嵌着一小块黑色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