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主倒是也没有隐瞒,很快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没错,如今老夫已经进入了武道天圣境界。”
莫家主给出了这个答案。
顿时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吃惊之色。
“家主,这真是太好了。这简直是我们莫家天大的喜事啊!”
但凡多一个武道天圣的境界的高手,莫家的地位都要在玄天宗再上一个层次。
到时候获取的资源肯定更多。
所以大家都很兴奋。
“家主,真是太好了,我马上通知宗主,让宗主给您摆席庆祝!一定要邀请四方宾客前来祝贺。。。。。。。
山间的晨雾如纱,轻轻裹住木屋的屋檐。小念推开窗,看见几个孩子正蹲在溪边嬉水,笑声清脆得像露珠滚落石面。她嘴角微扬,拎起竹篮走向后山药田。脚下的泥土松软湿润,昨夜一场细雨润透了整片山谷,空气中浮动着草木苏醒的气息。
自从三个月前悄然隐退,她便再未使用过共感能力。不是不能,而是不愿。那是一种选择??如同当年林沉舟跪在雪中时的选择一样,沉默比呐喊更需要勇气。她想试试看,一个没有“心象之树”加持的人,是否还能活得真实而温柔。
村里的生活简单到近乎原始。没有能量环,没有神经晶簇,甚至连电灯都靠风力勉强维持。但这里的孩子眼睛明亮,老人说话缓慢而真诚。他们不懂什么叫全球共感指数,却会在邻居生病时默默送去一碗热粥;不知道“启明之心”的传说,却会在夜晚围坐篝火,讲起祖辈口耳相传的灵魂故事。
这天午后,小念正在晾晒采来的黄精与当归,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泪痕:“阿姨!阿爷晕倒了!你快去看看!”
小念心头一紧,放下手中的活计就往村东头奔去。那位老人是村里最年长的药师,平日里总爱哼几句藏地古调,还曾教她辨认一种只在月圆之夜开花的蓝铃草。推开门时,只见老人躺在矮床上,面色灰白,呼吸浅弱,脉搏几乎摸不到。
她立刻检查瞳孔、听心跳、探颈动脉。情况不容乐观??极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发的短暂性昏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演变为中风。可这里没有急救设备,最近的医院在八十公里外的镇上,山路崎岖,救护车根本进不来。
“有没有人会开车?”她回头问围在一旁的村民。
一名年轻男子站出来:“我会开,可是车子昨天坏了,修不好。”
小念咬了咬牙。时间不多了。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终于做出了那个她曾发誓不再做的决定:重新接入共感网络。
她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小的水晶吊坠??那是叶知微临别前交给她的“信标”,能在紧急时刻唤醒局部共感通路。她将它贴在额前,低声默念三遍自己的名字。
刹那间,世界变了。
无数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她“听”见西伯利亚某座无声之城的孩子正为一只受伤的雪兔祈祷;东京地铁站里,一对情侣因误会争吵,却又在下一秒相拥而泣;南太平洋小岛上,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婴儿,在黑暗中轻声哼唱摇篮曲……这些声音本不该在此刻出现,但她强行引导它们汇聚成一条意识流,聚焦于眼前这位老人。
她的手指搭上老人手腕,开始释放一段极其细微的共振频率??这是她在G-7实验室学到的“生命锚定术”,通过模拟健康心脏的跳动节奏,刺激濒危器官恢复运作。这项技术早已被列为高危操作,因为一旦失控,施术者自身也可能陷入意识剥离状态。
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滑落。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老人的手指微微抽动了一下。
有人惊呼:“他动了!”
小念不敢松懈,继续维持着精神链接。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正在被拉长、稀释,仿佛灵魂正一点点渗入虚空。但她知道,只要再坚持十秒,就能完成关键节点的唤醒。
就在这时,一股奇异的暖流自窗外涌入。
她睁开眼,震惊地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都站在院子里,手牵着手,围成一圈。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眼中闪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信任与支持。而更让她震撼的是,她竟然“感知”到了他们的集体意愿:**“我们在这里。”**
这不是经过训练的共感能力,也不是科技辅助的结果。这是纯粹的情感共振,是由长期共同生活、彼此扶持所积累下来的默契与羁绊。就像十年前非洲草原上那个分享面包的小女孩,此刻,这个偏远山村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心灵的召唤。
借助这份力量,小念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段频率注入。
老人猛地咳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