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万人心音计划”升级为“归途工程”。联合国设立专项基金,联合多国科学家建造“情感共振塔”,选址正是蓬莱海岸。塔身高达九百米,外形仿若一支竖立的玉箫,内部镶嵌三千六百块归墟碎片,每一块都承载着一位舟师将士的记忆烙印。
建成之日,玉仙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海天交界处。她不再孤身一人,身后跟着无数半透明人影,皆着古铠,手持兵器,眼神坚毅。他们踏浪而来,脚步落下之处,海水凝成琉璃阶台,一路延伸至共振塔基座。
林婉清站在塔顶平台,手中捧着修复完整的玉箫。这是考古队在归墟海沟底部发现的原件,历经千年海水侵蚀却完好无损,唯有中间一道裂痕,形状恰似一道微笑。
“你来了。”玉仙儿轻声道,声音穿透风浪,直抵人心。
“我来了。”林婉清点头,“她们都说你是守门人,可我觉得……你是摆渡人。”
玉仙儿微微一笑:“门从来不在别处,就在你们心里。我只是等一个人,能把箫声重新吹响。”
林婉清举起玉箫,深吸一口气,吹出第一个音符。
那一刻,全球十九座祠堂的烛火齐齐跃升,化作十九道光柱冲天而起,在大气层外交织成一张巨大网络。共振塔内的碎片纷纷离位,环绕玉箫高速旋转,形成一道螺旋能量场。天空裂开,不再是情感通道,而是一扇真正的“归途之门”??门后并非星河,而是一片浩瀚宇宙,无数光点如萤火飞舞,每一个都代表着一段被唤醒的记忆航程。
“北斗一元”旗舰率先驶入门内,宋娟中的残影回望地球最后一眼,抬手敬礼。随后,整支舰队依次进入,舰身逐渐由实体转为纯光态,最终融入那条横贯宇宙的“归途带”。
玉仙儿转身看向林婉清:“任务完成了吗?”
“也许刚开始。”林婉清望着星空,“他们走了,但故事还在继续。”
玉仙儿点点头,身影渐渐淡化:“记住,《安归引》不止一首。只要还有人记得,就会有不同的版本诞生。下一次航行,或许不再需要我。”
话音落下,她化作万千光点,洒向大海。而那支玉箫,静静落在塔顶,表面浮现出新的刻痕:
>**第十次航行预案启动**
>**接引者名录更新中……**
十年后,人类正式开启星际移民时代。“归墟号”作为首艘载人曲率飞船成功抵达半人马座α星系。船上除科学家外,还搭载了一尊小型玉仙儿石像与一段循环播放的音频??正是《安归引》全曲。
登陆当日,殖民地指挥官在新星球表面插下旗帜,旗面绘有双图案:左侧是北斗七星,右侧是一支断裂又重接的玉箫。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以为是在开拓未知,实则是在完成一场延续六百年的归航。”
又三十年,地球文明已遍布银河系十七个星区。每逢月圆之夜,无论身处何方,人们总会停下工作,静默片刻。有些孩子会仰望天空,指着某颗逆向飞行的流星说:“看,那是爷爷的船回来了。”
而在最古老的蓬莱海岸,那支玉箫仍立于共振塔顶,风吹不动,雨打不朽。偶有孩童靠近,伸手触碰,便会听见一声极轻的箫响,仿佛来自母亲怀中的胎动。
某年春夜,一位小女孩蹲在塔下画画。她用粉笔在地上勾勒出一艘巨舰,船上站满了人。有人问她画的是什么。
她笑着说:“是我爸爸说的故事呀??‘吾等已启程,勿念’。”
旁边老人轻叹:“其实,是请共念。”
海风徐来,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箫声。
远处浪花绽开,像极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