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府内,赵海召集了一众幕僚议事,起因是在朝堂上董承等人在朝堂上攻讦他因为色令智昏导致了宛城之战的溃败。
“董承老儿,欺人太甚!”赵海愤怒道,“各位有什么办法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
荀彧谏言道:“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本就占据着政治制高点,同时又是司空和行车骑将军事,掌握着最高行政和军事权力。董承虽贵为国舅,官职虽高,实际能指挥的军队和影响的政务范围却远不及主公。我觉得要真正遏制董承及其党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给董承等人加官进爵封他为卫将军,实际是将其调离核心决策圈和中央军权。第二,安插亲信,控制禁军,将自己的亲信将领安排到禁军的关键岗位上,逐步剥夺董承等旧朝臣对皇宫卫队的指挥权,使其即便有陛下的支持,也难以调动一兵一卒。第三,利用中央的名义对董承等人拥有的私人部曲进行整编、调遣或分解,不断削弱其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第四,控制宫禁,严格管理皇宫的出入,隔绝陛下与董承等人的非法联系,使其‘密诏’难以传递,行动难以协调。第五,广布眼线,在朝廷各部门安插耳目,随时监控董承等人的一言一行,使其处于被动地位。若做到这五点,董承等人必然会在不久后土崩瓦解。”
赵海听后大喜,认为这些举措可以加强对汉献帝朝廷的控制,削弱外戚董承等反对势力,进一步巩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于是马上做出了相应的人事部署。
随后,赵海对这次的宛城之战做了检讨,重申军纪与法令,弥补宛城之战暴露的治军疏漏。
为了维持后方稳定,赵海采纳了荀攸、郭嘉等人的意见,通过荐举、封赏等方式安抚颍川等地的士族集团。
同时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周边扩大屯田规模,恢复农业生产,为长期战争储备粮草。
不久后,赵海派遣曹洪等人平定因战败而叛乱的南阳、章陵等地,但遭遇张绣和刘表联军的反击,未能取胜,于禁在混乱中稳定军纪的贡献,其重要性不亚于前线作战。
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仲氏”。
赵海以汉献帝才是汉室正统自居,认为袁术称帝的行为无疑是赤裸裸的僭越和造反,并迅速展开政治舆论攻势。
首先,拉拢江东孙策,以汉廷名义授予其官职,使其脱离袁术阵营,从东南牵制袁术。
其次,以朝廷名义册封吕布为左将军,挑拨吕、袁关系,促成双方反目。最后,通过外交手段,使袁术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期间,赵海派遣将领继续与张绣、刘表联军周旋,但未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采取守势。
同时也调整中原防务,预防袁术北侵或吕布突袭。
这些安排有些是得益于赵海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因为曹操手下的能臣干将多如牛毛,只要听取最合理的建议,就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不多日,荀彧也终于为赵海找来了神医华佗,赵海对华佗礼遇有加,以超高规格接待,并表示:“华神医所做之事乃是行医天下,悬壶济世,我所图之事与神医极为相似,只不过神医救治的是身体上的顽疾,而我要救治的是大汉的顽疾。”这段话拉进了赵海与华佗的距离,同时赵海让华佗先看丁夫人的提议也让华佗对赵海另眼相看。
华佗替丁夫人把脉后认为体内瘀阻导致的不孕,赵海按现代人的理解应该是输卵管堵塞,华佗开出活血通管的中药,穿山甲、水蛭、土鳖虫、路路通、皂角刺、王不留行、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这些破血力极强的中药将被用来内服。
同时又开出千年健、追地风、川断、桑寄生、花椒、艾叶、透骨草等中药外敷,用黄酒或醋调匀,敷于下腹部的关元、子宫等穴位。
最后用针灸刺激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调节冲任气血,改善卵巢和输卵管功能,缓解盆腔粘连。
由于头风病暂时没有变得严重的迹象,赵海先让华佗用针灸做保守治疗,华佗分别在太冲、涌泉、百会、风池、合谷、神道等穴位扎针,然后在十宣和耳尖等部位进行点刺放血,华佗解释这种“放血疗法”能快速泻热、开窍醒神、缓解疼痛,对于“心乱目眩”的急性症状,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后,赵海让华佗给郭嘉把把脉,他知道郭嘉这人放浪形骸,四十岁不到就死了,一定要让他多活几年,不然统一全国之日遥遥无期。
华佗给郭嘉把脉之后认为他的身体没有大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一、少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