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奇迹发生。
由于多位受害者联名起诉,法院罕见地受理了针对市环保局的集体行政诉讼案,并依法调取原始检测仪器校准记录。结果显示:2014年5月至8月间,该监测站三台关键设备均处于“停机维护”状态,根本无法进行现场检测。而滋味坊的报告日期,正在此期间。
舆论哗然。
紧接着,《财经前沿》刊发深度调查报道《谁在制造污染?》,揭露“环保整治”背后的政商合谋链条。文章引用匿名信源称:“某些部门不是在治理污染,是在污染治理。”
压力层层传导。
省纪委监委宣布对何振民立案审查;市环保局局长引咎辞职;原商会会长被带走协助调查。更令人震动的是,国家生态环境部派出专项督查组进驻本市,全面清查近三年环保执法案件。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沸点咖啡馆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那是个阴沉的午后,门铃轻响,一位穿着灰色风衣的老者走了进来,头发花白,背微驼,眼神却锐利如刀。他环顾四周,在吧台前坐下,声音低沉:“一杯美式,不加糖。”
林骁抬头,怔住。
这张脸他曾在父亲的老照片里见过??**程怀远**,原市经信委副主任,林建国创业初期最重要的政策顾问之一。九年前突然退休,从此销声匿迹。
“您……还认得我吗?”老人端起咖啡,目光落在墙上那幅手绘关系图上。
“认得。”林骁缓缓道,“您是我爸常说的‘唯一敢说真话的官’。”
程怀远嘴角抽动了一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泛黄的纸,推到林骁面前。是一份手写备忘录,日期为2013年12月3日。
>“今日会议,发改委提出‘民营企业分类引导机制’草案,实为筛选淘汰机制。林氏冷链因拒绝并入宏远系,被列入首批观察名单。我力谏不可,反被讥为‘理想主义残余’。若此策推行,十年之内,地方创新活力将尽毁。特记于此,待后人验之。”
林骁的手微微发抖:“您一直留着它?”
“不止这一份。”程怀远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还有三十多页会议纪要复印件,都是当年我偷偷抄录的。我知道你们在做什么,也知道风险有多大。但我不能再沉默了。”
他顿了顿,声音沙哑:“我女儿去年死于抑郁症。她原本在高校做科研,因为不愿参与某国企主导的‘联合攻关项目’??其实就是抄国外技术换名字??被取消职称评定资格,课题经费也被截断。她跟我说:‘爸爸,这个世界不需要诚实的人。’”
林骁说不出话。
“你们点燃的火,”老人站起身,将纸袋留下,“我不敢加入,但可以添一根柴。”
三天后,纪录片《沸点之下》第二集发布,标题为《沉默者的证词》。程怀远的录音首次公开,配合三十年来的政策文件对比分析,清晰展现了一场如何以“改革”之名行“清除”之实的制度异化过程。播放量破亿仅用六小时,弹幕刷满一句话:“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试点评估”“动态监测”项目,严禁将企业正常经营行为标签化、风险化。公安部也表态,将彻查近年来涉及民营企业的异常执法案例。
胜利似乎正在降临。
但林骁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某个深夜,他独自整理新收到的举报材料时,发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信纸是普通的A4纸,打印字体,内容极短:
>林先生:
>你想见的人,关在城东废弃化工厂地下三层。编号X-7。
>别带警察,他们会死。
>??一个不想再做梦的人
林骁浑身冰冷。
他立刻调取卫星地图,比对全市废弃工厂位置,锁定一处位于开发区边缘的老厂区,产权登记在一家早已注销的皮包公司名下,实际控制人链条最终指向**宏远资本旗下某离岸基金**。
他没有报警,而是召集陈沉和徐文斌,三人带上夜视仪、录音设备和防身工具,于凌晨两点潜入厂区。
锈蚀的大门虚掩着,院内杂草丛生,空气中弥漫着化学残留的刺鼻气味。按照图纸推测,地下室入口应在主车间后方。他们小心翼翼前行,突然,陈沉停下脚步:“地上有脚印,很新,不超过十二小时。”
深入地下通道后,湿度骤增,墙壁渗水,应急灯忽明忽暗。走到尽头,一道铁门紧闭,锁具却是电子密码锁,崭新得格格不入。
徐文斌试着输入“0000”,门开了。
里面是一间改造过的监控室,布满显示屏,画面分别显示着沸点咖啡馆内外、李薇家楼下、法院立案大厅、甚至林骁母亲居住小区的实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