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阅毕,决意举行首次“大语祭”。
祭典定于秋分之夜。地点选在当年静声会刑场旧址??那片曾洒满言者鲜血的广场。四方百姓云集,不分贵贱,不论识字与否,皆持一简一灯而来。陈玄立于高台,宣布仪式开始:
“今夜,不求神明,不拜帝王,只为我们自己。请说出你想说的话??给逝者,给生者,给自己。”
刹那间,万灯齐明,万声齐发。有人哭诉冤屈,有人忏悔过错,有人表达爱意,有人质问苍天。声音交织如网,层层叠叠,直冲云霄。心语砖残灵尽数苏醒,在空中盘旋飞舞,将每一句话凝成光符,织入夜空星图。
忽然,星图剧烈波动,原本分散的光点迅速聚合,竟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人脸轮廓??眉目温和,神情悲悯,正是当年无墙书院创始人、首位提出“言即道”的大贤**言昭**。
虚影开口,声音非由耳入,而是直接浮现于每个人心中:
>“吾等守言千年,终见花开。
>语言非工具,乃生命之河。
>它不属帝王,不属圣贤,只属于每一个愿意开口的灵魂。
>今日之后,再无禁语之地。
>若有压迫重生,自有新声破土。
>因为只要还有人在说??
>我就在。”
话毕,星图轰然炸裂,化作亿万星辰洒落人间。有些落入江河,使鱼群开始发出有节奏的鸣叫;有些坠入山林,令古树年轮浮现隐秘铭文;更有甚者,融入新生儿啼哭,使其第一声便含古语真音。
陈玄仰首望天,泪水滑落。他知道,这场漫长的抗争,并未终结于诏书或胜利,而是完成于这一刻??当千万普通人同时开口,当语言真正回归人民,它便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十年后,江湖流传一首童谣:
>梦缄倒,言桥起,
>盲者执笔写天地。
>不求金榜题状元,
>只愿开口说真言。
>天若堵嘴,我便问天,
>地若埋声,我便掘言。
>你说我在?我说我在!
>万语穿心,终成河山。
陈玄已不见踪影。有人说他归隐深山,继续聆听大地脉搏;也有人说他化作风雨,游走于每一场真诚对话之间。唯有每年春分,江南那棵老桃树下,总会浮现一行湿泥写就的字:
>“我还在这里。”
而皇宫之中,新一代君主每日清晨必做一事??打开御书房南窗,静听街头巷尾传来的声音。无论是孩童嬉闹,还是老人唠叨,他都认真记录。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只微笑道:
“先帝说要听民间一言,可一言太少。我要听万家之声,方知何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