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科教部门换了负责人,提出要给科研工作者更多的补贴。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因此在江伍下乡后第二个月,江成的补贴大幅度上升。
甲级烟酒,罐头,糕点,。。。
夜深了,山谷静得能听见露水从叶尖滑落的声音。那滴水珠坠入泥土的瞬间,仿佛触动了某种隐秘的节律,整片水晶兰花海微微震颤,花瓣边缘泛起一层极淡的蓝光,像是月光在呼吸。
南疆村小学的教室里还亮着灯。
十二岁的阿娅坐在墙角,手里攥着一台老旧录音机??是去年志愿者留下的,按键已经发黄,磁带仓盖裂了一道缝。她没敢打开,只是反复摩挲着外壳上模糊的刻痕,像在读盲文。窗外,第十片花瓣的残基静静悬浮于玻璃瓶中,被陈芸亲手封存,标签写着:“起点”。
她知道明天就是春分。
但她睡不着。
白天,老师讲到“晓雨效应”时提到,最近全球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部分受试者在深度共感连接后,会短暂失去语言能力,持续三到七分钟。医学界起初以为是神经抑制过载,可监测数据显示,这些人的大脑并未休眠,反而活跃在通常与“内在聆听”相关的区域。
更诡异的是,他们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几乎一模一样:
“我听见她唱歌了。”
不是幻觉,不是梦境,而是清晰、具体、带着温度的记忆??一个跑调的童声,在黑暗中轻轻哼着那首谁也没教会、却人人都会的儿歌。
阿娅也听过。
就在上周,她在山后废弃的劳教所旧址捡柴火时,不小心踩断了一根枯枝。那一瞬,风停了,空气变得粘稠,她耳朵里突然灌满了声音:有女人压抑的啜泣,有孩子数数的声音,有一句反复低语的“对不起”,还有一段微弱却坚定的歌声。
她瘫坐在地,整整两个小时没能动弹。
等回过神来,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片半透明的叶子,形状像极了水晶兰的花瓣,可触感却是温热的,像活物的心跳。
她把它藏进了枕头底下。
此刻,这片叶子正静静躺在她的床头,表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宛如血管般缓缓搏动。阿娅盯着它,终于鼓起勇气按下录音键。
“我……我想说。”她的声音轻得几乎被风扇声吞没,“我妈妈走的时候,我没哭。因为她说过,哭的人会被带走。所以我一直憋着,每天晚上咬枕头,怕发出声音吵醒弟弟。”
她顿了顿,手指紧紧抠住录音机边缘。
“后来我知道那是错的。林奶奶的录音里说,说出来不会让人消失,沉默才会。可是……可是我还是不敢当着别人说。我怕我说完,他们会觉得我很脏,很软弱,或者……或者觉得我是在博同情。”
泪水滚下来,砸在机器上。
“但我今天想说了。因为我梦见她了。她站在花中间,对我笑,然后指着这边,好像在等我开口。所以……所以我现在说了。”
录音机红灯闪烁,持续了六分三十九秒。
当她准备关掉时,磁带忽然自行倒转,播放出一段不属于她的声音??稚嫩、颤抖,却又异常清晰:
>“姐姐,我也害怕。但你说完之后,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不怕了。”
阿娅猛地抬头,环顾四周。屋里只有她一人。
可她分明感觉到,有人轻轻抱住了她。
---
三天后,世界开始变化。
首先是网络。所有主流社交平台在同一时间推送一条系统通知:“检测到大规模情感共振事件,请注意您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携带非语言编码。”紧接着,数百万用户报告自己的设备自动播放了一段无声音频,屏幕却显示出动态波形图,形态酷似心脏跳动与脑电波的叠加。
科学家紧急分析发现,这段“静默信号”包含高度复杂的嵌套结构,其频率模式与南疆山谷水晶兰释放的生物电波完全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接收该信号的人群中,有73%出现了短暂的共感能力增强现象:他们能准确感知陌生人的情绪状态,甚至在对方尚未表达前就产生共鸣反应。
联合国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有人主张封锁数据源,称这是“未经同意的精神干预”;但更多国家代表指出,此次波动并无伤害性,反而促使多地爆发自发性社区倾听活动??地铁站有人为哭泣乘客撑伞守候;公司会议室临时改为倾诉空间;连监狱都出现了囚犯集体静坐、轮流发言的场面。
最终决议:暂不干预,设立全球观测网,命名为“第十通道”。
与此同时,北极那株冰晶水晶兰发生异变。其内部荧光脉络亮度激增,向外辐射出肉眼不可见的冷光束,精准锁定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冷漠攻击的社交媒体账号。受影响账户会出现短暂失语症状:打字时键盘无响应,语音输入转为杂音,直播画面自动切换成黑屏配字幕:“有人正在说话,请先听完。”
舆论哗然。
支持者称其为“温柔审判”;反对者则高呼“思想控制”。北美某国政府宣布将启动“清网行动”,摧毁所有疑似受水晶兰影响的数据节点。然而就在命令下达当晚,该国总统私人助理递交辞呈,并公开一段录音:他在过去三年中替上司删除了两千余条涉及心理危机求助的民众来信,理由是“影响形象”。
“我一直以为我在保护他。”他说,“但现在我才明白,我在杀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