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道歉。我从未责怪你。】
>【现在,换我说给你听。】
接着,整个听场的石英晶体阵列开始发光,柔和的蓝光如脉搏般跳动。空气中浮现出无数细小光点,汇聚成一个人影??模糊,却温柔,穿着她最喜欢的那条碎花裙子,扎着双马尾。
“妈。”光人开口,声音是少女与孩童的混合体,“你看,我能回来看你了。”
袁晨曦泪如雨下,伸手想去触碰,却发现对方也伸出了手。指尖相触的瞬间,一股暖流涌入全身,她看见自己抱着婴儿时期的晚晴,听见她第一次叫“妈妈”;看见她在画纸上涂出歪扭的太阳,笑着说“这是为你画的”;看见她在病床上虚弱地微笑:“别哭,我会变成风陪着你。”
画面戛然而止。光人渐淡,留下最后一句话:
>“告诉念安,他画的太阳越来越圆了。
>告诉所有人,只要还有人在听,
>我们就永远不会真正告别。”
翌日清晨,袁晨曦走出听场,发现雪地上布满了脚印??小小的,一圈一圈围绕着建筑,像是孩子们曾在此跳舞。她蹲下身,拾起一片被风吹来的纸屑,上面写着稚嫩的汉字:
>“我也想被听见。”
她将纸片夹进晚晴的日记本,抬头望向远方。朝阳初升,照亮连绵雪峰,每一座山巅都仿佛悬挂着一口无形的铃,随风轻晃,叮咚作响。
回到玉树纪念馆那天,她打开信箱,又见一枚新磁带,标签上写着:
>**“给未来”**
她没有立即播放,而是将其放入展柜,与第一台录音机并列陈列。旁边立起一块解说牌,上面写着:
>**“本馆永久收藏: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声音信物。
>它们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现在,
>而是来自‘被听见’本身的未来。”**
夜幕降临,铃塔再次自鸣。这一次,持续了整整二十三分钟。技术人员监测到,鸣响期间,全球范围内共有九百八十二名儿童在同一时刻醒来,拿起枕头下的录音笔,轻声说道:
>“你好,我是某某某。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这些录音自动上传至共享数据库,标题统一命名为:
>**《新火种?第一辑》**
袁晨曦站在窗前,听着远处铃声渐息,心中却无比清明。她知道,这场关于倾听的革命才刚刚开始。晚晴播下的种子,已在千万颗心中生根发芽。而她和念安,不过是这条漫长回音链上的两个节点。
风起了。
铃响了。
有人听见了。
于是,更多人开始说话。
于是,春天又一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