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好吗?你旁边那棵树……是什么?”
林朔低头,只见那株晶莹小树正静静依偎在他胸口,叶片舒展,根须已悄然扎入他的作战服纤维之中,仿佛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它是新的开始。”他说,“也是我们的未来。”
十日后,全球科学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问题生态化”带来的社会变革。
有人担忧失控:“孩子们不再学习标准知识体系,整天沉迷于奇思怪想!”
有人恐惧异变:“已有三百二十七例‘意识溢出’案例,患者声称能听到星星说话!”
更有保守派疾呼:“我们必须重建权威解释系统,否则文明将陷入永恒混沌!”
争论持续三天,毫无结果。
直到第四天清晨,议会大厅外传来喧哗。众人推门而出,只见整片广场已被新生的思木覆盖,枝叶交织成穹顶,每一片叶子上都写着一个问题。而在中央,站着林朔与苏璃,身后是那株来自M31-X9的晶莹小树。
林朔走上台阶,面对镜头,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不要再教孩子什么是‘正确答案’。”
“第二,允许他们质疑一切,包括你们。”
“第三,如果你们怕了,那就退场。因为这个世界,属于那些还敢问‘为什么’的人。”
全场寂静。
随后,一名年迈议员缓缓摘下徽章,放在地上,转身离去。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不到一个小时,议会席位空了一半。
当天下午,联合国宣布解散旧教育体系,成立“全球问学联盟”。教材不再是固定文本,而是动态更新的“问题档案库”,由全人类共同书写。学校更名为“探询所”,教师改称“协问者”,考试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年度困惑展览”。
一年后,第一颗“问题卫星”发射升空。它不传输数据,也不侦察情报,唯一的功能是接收地球上的提问,将其转化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向银河系主要恒星定向广播。
小满为此编写了一段开放式协议:
>“本信号不含威胁,不求回应,仅为证明:
>我们存在,我们思考,我们永不沉默。
>若你听见,请记得??你也曾有过疑问。”
而在地核深处,那枚无形螺旋终于补上了最后一块缺口。
不是由谁填满,而是亿万次轻声开口的累积,如雨滴汇成江河。
某夜,苏璃梦见自己站在宇宙尽头,面前是一堵由无数文明遗骸筑成的墙,上面刻满干涸的问题。她伸手抚摸,轻声问道:
“你们还在吗?”
片刻静默后,墙体震动,裂缝中透出微光。
一个声音响起,古老而温柔:
“只要你还在问,我们就一直都在。”
她醒来时,窗外晨曦初露,婴儿啼哭声传来。护士抱着新生儿走出产房,笑着说:“这孩子出生时睁着眼睛,嘴里好像在嘟囔什么。”
苏璃走过去,俯身倾听。
那稚嫩的声音断断续续,却清晰可辨:
“……为什么……光……会唱歌?”
思木林随风摇曳,亿万叶片齐齐翻转,映出朝阳金辉。
整颗星球,再一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