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惠妃时是一个冰鉴用着,掌着后宫四分之一的权利时还是一个冰鉴用着,结果因为保清不明结果的储君待选,她竟然有了一个小冰鉴。
权力啊。
自顾自感叹了一会儿,云筠想起宫外的保清:“请直亲王下值后来本宫这里一趟。”-
这几日朝堂上实在火热,虽说直亲王和廉郡王是最多人推举的,两人一个是长,一个是贤,可其他阿哥也并非没有大臣推举。
诚亲王得票第三,雍亲王得票第四,恒亲王得票第五。
不过恒亲王那些得票全是蒙古贵族们给的,他们的想法很明确,其他皇子都不熟,就恒亲王是皇太后亲自抚养的,不学无术没关系,他们就是投个乐子,不能让蒙古太丢脸。
就连九贝勒和理亲王都得了一些票。
前者是户部官员给的,说九阿哥一些赚钱法子很不错,能充实国库。
后者的支持者也振振有词,理亲王文武双全,这些年治国理政也没问题,他们务实,就投理亲王怎么了。
乾清宫,重重叠叠的奏折堆放在一处。
康熙坐在蟠龙椅上悠闲地喝了一口茶,神色颇为和蔼:“既然你不想当这个太子,那总要选个能够服众的继任者出来,江山不是儿戏,你们两个让朕没了太子,必须赔朕一个。”
他也大彻大悟了,保成是他含辛茹苦养大的,父子失合他心里也不好受。
至于保清,这些年他在保清身上耗费的心力更是不少,不管是禁足还是别的都什么太便宜保清了,所以和保成一道操心下一任去吧。
毕竟若不是保清带着保成做出了夜窥御帐的蠢事,他也不会下定决心,更不会没了太子。
成功将压力转移出去的康熙心情舒爽,不忘出声督促:“保清,你这处理奏折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太子啊。”
说着,康熙还有模有样地叹了一口气。
在他下方,保成和保清一人分得了一只紫檀案桌,案上堆着半人高的奏折,康熙还颇有心机地让他们两个面对面,以便随时观察对方进度。
保清被康熙促狭得一阵火气,神色烦躁地打开一本奏折。
啧,又是一大堆无关紧要掉书袋的话,你要推举谁就不能直接写明白吗,好墨不花银子啊。
偏偏他还不得不仔细看。
因为奏折里每位皇子的名字都有出现,这位大臣先是歌功颂德一番小小拍了皇上龙屁,又开始夸赞每一位阿哥,并且举出具体事例,像极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保清往下看。
又是一大堆歌功颂德的屁话,然后继续夸赞每一位阿哥。
保清没耐心直接跳到结尾,想看他到底推举谁。
结局是一大堆感谢皇上信任,强调自身清廉勤政套话。
保清脸色黑得像锅底:
所以这位大臣,你到底推举谁?
他不得不耐着性子从跳过的部分继续看,墨字密密麻麻,一行行扫过,终于在中后段找到了这样一句话:皇长子直亲王人品贵重臣以为能担大事
虽然是夸赞自己的话,但是保清一点也不觉得高兴。
他最讨厌处理文书工作了!
烦躁间,保清超级不经意地抬眼看了看对面进度。
二弟案上的奏折堆已然矮了一截,比他这边少了足足三分之一。
再看二弟的表情,平稳从容。
保清:!
我是绝对不会输给二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