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怀中藏着北赵兵力布防图、粮道分布、城防虚实,以及一份完整的宗室谱系与权臣关系网。
目的地:**金陵。**
***
一个月后,江南春暖。
刘邈在建章宫设宴,款待归降的许攸。
席间,群臣举杯相贺,赞其“识时务者为俊杰”。
唯有张昭坐在角落,默默饮酒,目光深沉。
宴至中途,刘邈举杯问道:“子远,朕知你才高八斗,昔日屈居袁氏帐下,实乃明珠蒙尘。今日归汉,可愿为朕谋划天下?”
许攸跪拜于地,朗声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助陛下平定河北,一统九州!”
“好!”刘邈大笑,“朕便封你为光禄大夫,参议军机,位比三公。”
群臣惊羡。
可就在此时,张昭忽然起身,冷冷道:“陛下,臣有话说。”
全场安静。
刘邈微笑:“子布但讲无妨。”
张昭盯着许攸,一字一句道:“此人反复无常,先背韩馥,再弃袁绍,今又叛赵归汉。其智愈高,其害愈深。陛下若重用之,恐养虎遗患。”
许攸面色微变,却强笑道:“张公此言差矣。昔者陈平背楚归汉,助高祖定天下,岂非美谈?”
“陈平虽有污点,然一生忠汉。”张昭冷哼,“你许子远,今日能叛袁氏,明日焉知不叛陛下?”
许攸张口欲辩,却被刘邈抬手制止。
刘邈缓缓起身,走到张昭面前,轻声道:“子布,朕明白你的顾虑。但天下未定,用人之际,当以才为先。况且……”他转身看向许攸,“朕相信,真正聪明的人,只会选择站在胜利的一方。”
许攸叩首:“陛下圣明,臣万死不辞。”
刘邈扶起张昭:“你放心,朕不会让他掌实权。光禄大夫,有名无兵,只能献策,不得干政。如何?”
张昭沉默良久,终是点头:“但愿如此。”
宴会继续,歌舞升平。
可谁也没有注意到,许攸离席时,眼中闪过一抹阴鸷。
***
三日后,张昭再次踏入尚书台。
他翻开最新一批奏报,忽然眉头一皱。
一封来自交州的密折写道:**“士燮遣使北上,行踪诡秘,疑似联络辽东、山越、林邑诸部,图谋不轨。”**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使者携带的信物中,竟有一枚刻着“许”字的玉符。
张昭瞳孔骤缩。
他立刻命人调阅许攸归降时的随身物品清单。
??无此玉符。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许攸,早在归降之前,就已与外敌暗通款曲!
张昭猛地站起,厉声喝道:“备马!朕要面见陛下!”
可就在此时,一名小黄门匆匆赶来,颤声道:“张,张公……陛下已召许大夫入宫,商议北伐之事……”
张昭心头一沉。
他知道,有些棋,已经悄然落下。
而这场胜利之后的大汉,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