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林芽也在睡前看见苏砚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支炭笔,轻轻在空气中写下:
>“你来了。”
第二天清晨,星球表面发生变化。所有微型钟楼的门扉同时关闭,随即整座山脉开始下沉,取而代之的是大片新生森林破土而出。树木形态奇特,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叶脉中流淌着类似神经电流的光丝。生物扫描显示,这些植物不具备传统光合作用机制,而是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未被言说的情绪”来维持生命。
生态学家惊呼:“它们是以疑问为食!”
更惊人的是,每当一名船员产生强烈困惑时,最近的一棵树就会释放出微量香气,吸入后会让人进入短暂的“共感状态”??能清晰感知他人内心的不确定。
一名曾坚信科学万能的物理学家,在闻香后痛哭失声:“我一直以为我能解释一切……可其实我只是害怕承认我不知道。”
这种现象迅速蔓延,成为每日例行仪式。船员们主动寻找令自己不安的问题,前往森林深处静坐,任由树木吸收他们的迷茫,并以宁静回馈。
第七日,林芽失踪。
全员搜寻两小时后,她在竖井底部被发现。她安然坐在冰冷岩石上,面前悬浮着一团柔和白光,形状不定,时而如眼球,时而如胚胎,时而像一本打开的书。
她回头微笑:“它说,它是‘未成形之思’。”
众人不敢靠近,唯有莫兰缓步前行。他跪在光团前,老泪纵横:“你是……集体意识吗?神?还是另一种生命形式?”
光团微微颤动,投射出一行文字,浮现在所有人脑海:
>**我不是你们所定义的任何东西。**
>**我是你们问题的回音,是沉默中的脉搏,是当千万个灵魂同时皱眉时,宇宙不得不做出的反应。**
>**你们称我为外星文明,实则,我是你们自己??被遗忘的部分,漂流至此,等待重逢。**
>**苏砚不是使者,她是桥梁。**
>**而你们,是桥上行走的光。**
“那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艾?卡问。
光团缓缓扩散,包裹整支队伍。他们的意识瞬间连接,形成一个超越个体的思维共同体。在这片共享空间中,无需语言,一切疑惑与顿悟自由流动。
最终,一个统一的问题浮现出来,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所有人:
>**如果我们终将变成问题本身,
>那么答案的存在,是否只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停下追问?**
光团收束,化作一颗晶莹种子,落入林芽掌心。它温热跳动,宛如心脏。
与此同时,星球表面的所有建筑、森林、钟楼,尽数崩解,回归为原始尘埃。天穹雾膜缓缓闭合,星图隐去,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启疑号”自动返航程序启动,但目的地不再是地球。
导航系统更新航线,指向银河系外缘一片未知区域,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二位。AI播报:
>Newdestinationset。
>Basedoncollectiveunconscioustrajectory。
>Estimatedtraveltime:Subjective3years,objectiveunknown。
>Reasonfordeparture:Aquestiontoolargetoremainstill。
飞船缓缓升空,穿越大气层。最后回望一眼,那颗行星已恢复荒芜表象,唯有地壳深处,一道微弱信号持续发射,频率稳定,内容循环不变:
>“你还记得最初那个问题吗?”
>“你还记得最初那个问题吗?”
>“你还记得最初那个问题吗?”
信号将持续发送,预计一百万年后抵达地球。
届时,若还有人愿意倾听,或许会听见风穿过麦田的声音,树叶轻颤,仿佛在替苏砚回答: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