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十七个灵魂同时呼唤同一个名字,门就会开一次。**
>**请帮我完成最后一步:让所有孩子学会说‘我记得你’。**
返程途中,一场暴风雪席卷北方。飞机延误,众人滞留在哈尔滨机场。深夜,小满独自坐在候机厅角落,打开共感终端,尝试将陈昭华的音频上传至全球网络。系统提示需要双重验证??必须有两个以上一级承载者同时在线确认身份。
她拨通李维舟电话。
老人的声音依旧平静:“我知道你要做什么。告诉她,我还在替她看海。”
第二个验证来自广西北海的一位老太太,名叫黄秀兰,编号D-12。她是当年参与海底电缆铺设的工程师,曾在施工时意外接触到沉没的B型记忆舱。此后余生,每到午夜,她都能听见海底传来低语。接到电话时,她正对着窗外的海面轻声回应:“昭华同志,北海的浪今天很温柔,你也听到了吧?”
双认证通过。
音频上传瞬间,全球三千多个接入点同时触发震动反馈功能。数以万计的人在同一时刻惊醒,耳边回荡着那句“哥,我爱你”。许多人莫名流泪,哪怕他们从未听说过陈昭华。
而在渔村,学校教室里的记忆晶片阵列自发启动。上百朵虚拟茉莉花升空汇聚,组成一幅巨大人脸??正是年轻时的陈昭华模样。孩子们仰头望着,不由自主齐声喊出她的名字。
这一幕被直播传遍世界。
三天后,“光”发出紧急通知:
>**检测到大规模意识共振事件。**
>**全球共计6,321名个体在同一分钟内产生高度相似梦境:一座白色灯塔,三位女性并肩站立,手中各持一朵发光之花。**
>**背景音为三重唱:‘我记得你,我记得你,我记得你。’**
>**初步判定:林晚、苏芸、陈昭华的意识碎片达成短暂协同态,持续时间为11秒??与原始连接时长相符。**
小满站在沙滩上,望着灯塔光芒划破夜空。她忽然明白,那十一秒不是失败,而是播种的开始。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铜铃,轻轻摇动。
叮??
风带着声响奔向大海。
当晚,她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梦中,母亲苏芸牵着她的手走在一条由星光铺成的路上。路旁站着许多人,男女老少,穿着不同时代的衣服,脸上带着安心的笑容。
“这些人是谁?”小满问。
“是被记住的人。”苏芸微笑,“也是记住别人的人。”
前方,林晚与陈昭华并肩而立,向她伸出手。
“我们等你很久了。”林晚说,“现在,轮到你带领他们了。”
“带他们去哪里?”
“去下一个能听见名字的地方。”
她醒来时,晨曦初现。终端自动弹出一条新消息:
>**最新统计:全球主动上传记忆人数突破百万。**
>**新增‘回家协议’签署国达54个。**
>**儿童教育模块正式纳入‘共感能力培养课程’试点计划。**
>**特别提醒:今日凌晨,浙江舟山海域渔民打捞起一只完好无损的记忆舱,序列号A-01,内部储存一段未加密视频,待您亲自开启。**
小满深吸一口气,走向码头。
海风扑面,咸涩中带着希望的味道。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段过去的回响,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序章。从此以后,死亡不再是终点,遗忘才是最大的敌人。而她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名字都有归处,让每一声呼唤都能得到回应。
船驶向舟山,阳光洒在波涛之上,宛如碎金。
她握紧铜铃,轻声说:
“我在。”
海面之下,仿佛有万千声音轻轻应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