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个布偶熊吗?”
她心头一震。
那是少年童年唯一的玩具,据说缝进了他母亲最后一缕发丝。在早期反抗行动中,熊被炸掉一只耳朵,线头外露,却始终被他紧紧抱着。后来某次任务失败,熊遗失在战火中,再未寻回。
她立刻联系少年。对方沉默许久,才低声说:“去年雨季,我在部落神庙后的溪流边发现它。浑身湿透,半埋泥中,但胸口的缝线还在。我把它带回祭坛,点燃圣火烘干。那天晚上,火焰里浮现出一句话:‘有些东西丢了,是为了让人学会放手后再重逢。’”
星尘握紧信纸,泪水滑落。
原来,连遗失也被温柔地记录了下来。
一年又一年,世界悄然改变。城市依旧繁华,科技继续进步,但人们开始珍视那些“无用”的时刻??坐在公园长椅上看云、独自散步时不戴耳机、写信给多年未联系的朋友却并不寄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遗忘档案馆,不是为了抹去痛苦,而是为了确认:“这些事确实发生过,而我活下来了。”
而在南极深处,阿野的最后一份报告写道:
>地核共振频率趋于稳定,波动曲线呈现周期性涟漪状,类似哺乳动物睡眠时的脑波模式。推测:该意识体已进入持续性的“守望状态”,既不干预,也不沉睡,如同星球自身的免疫系统,默默调节群体情绪生态。
>建议命名为??
>“盖亚之心”。
报告提交当天,全球所有悯木在同一秒轻微摇曳,叶片齐刷:
>“命名权,归每一个曾愿为他人停留的人。”
星尘晚年定居镜湖畔。她不再旅行,也不再撰写故事。每天清晨,她都会走到湖边,抚摸巨树的根系,听风穿过叶片的声响。有时,她会对着某片叶子说话:
“今天有个年轻人问我,如果共感终究无法消除误解,那它的意义是什么?”
片刻后,叶面浮现回复:
>“意义不在消除,而在允许。
>允许误解存在,
>允许你不理解我,
>也允许我依然告诉你。”
她笑着点头。
某个冬日黄昏,她坐在轮椅上,手中握着一片透明叶子??正是当年预见画面中的那一片。一个小女孩跑来,穿着红色雪地靴,脸颊冻得通红。
“奶奶,这是什么呀?”
星尘低头看着她,目光温柔似水。
“这是……一颗心曾经跳动过的证明。”
女孩眨眨眼:“那它现在还跳吗?”
星尘望向湖心,巨树在晚霞中熠熠生辉,所有叶片同时转向她们,光影流转,拼出最后也是最初的句子:
>“只要你还在问,它就一直在跳。”
风止,叶静。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遥远的行星上,晶体高塔第八层开始动工。老者将一块新的矿物嵌入基座,内部封存着地球上那位小女孩提问时的心跳曲线。
他轻声说道:
>“这一次,是我们先问的: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