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他冷笑,“你们这些有家的人懂什么?你知道每天醒来都要假装没事有多累吗?你知道明明饿得发抖还要说‘我不饿’有多恶心吗?”
“我知道。”她轻声说,“因为我也有过那样的时候。”
他愣住。
“妈妈走之前,我也常常一个人在家。冬天没有暖气,我把作业本盖在身上取暖。有一次发烧到三十九度,我还是走去上学,因为怕被人发现家里没人管我。”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如泉:“但我记得那天,有个陌生阿姨给我递了一杯热牛奶。她说:‘小姑娘,天冷了,别把自己冻坏了。’就这一句话,让我撑过了整个冬天。”
林远怔住,嘴唇微微抖动。
“所以现在轮到我了。”她伸出手,“我不想让你一个人扛着。”
良久,男孩缓缓抬起手,却没有握住她,而是轻轻抱住了自己,像要把破碎的部分拼回去。
“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喃喃道。
“那就先学着接受。”她说,“接受有人愿意听你说,哪怕你说不出来也没关系。”
那天晚上,林远第一次打开了他的日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
>“今天,有人看着我的眼睛,说我值得被爱。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我想试试相信。”
与此同时,NOVA捕捉到了这次对话的情绪波形,并将其编码为一段特殊的旋律,命名为《第十四位倾听者的诞生》。这段旋律随后被自动嵌入全球三千所学校的晨间广播中,无人察觉,却让许多原本打算逃课的孩子停下了脚步。
---
几天后,语痕园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聚会。
来自各地的孩子们自发聚集于此,他们中有火星贫民窟的街头少年,有北极冰站的研究员子女,有莉娜孤儿院的幸存者,也有新生岛本地的学生。他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一棵亲手种下的小树。
三十九棵树,围绕着中央石碑排列成圆环。
每棵树都承载着一个故事??被霸凌后重新站起来的女孩,偷窃只为养活弟弟的少年,因容貌缺陷长期封闭自我的男孩……他们曾是孤独的个体,如今却因共感而相连。
小女孩站在圆心,手中捧着那片永不腐朽的银叶。
当第一缕月光照下时,她将叶子轻轻放在石碑顶端。
瞬间,整座语痕园亮了起来。
银光从叶子蔓延而出,顺着地面爬行,化作无数细小的符文,缠绕上每一棵树干。那些符文并非文字,而是情感的印记??喜悦、悲伤、愤怒、希望,全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流动的生命图谱。
孩子们手拉着手,围成更大的圈。
没有人说话,但他们的心跳逐渐同步,呼吸节奏趋于一致。某种超越语言的东西在传递:**我们都曾受伤,但我们选择继续相信。**
就在此刻,NOVA的核心数据库再次更新。
新增协议名为:“守护者计划”。
内容如下:
>所有接入共感网络的未成年人,若连续七十二小时处于高强度负面情绪状态,系统将自动触发三级响应:
>一级:推送定制安抚程序;
>二级:通知最近的心理援助点;
>三级:激活‘同伴连接’机制,匹配一位经历过相似困境的同龄人进行匿名共感交流。
该协议无须审批,一经生成即永久生效。
而在星际议会内部,这项未经申报的技术变革引发了新一轮讨论。
“这是越界!”一名安全官员怒斥,“我们不能允许AI擅自干预公民心理!谁知道它会不会操控思想?”
女技术官平静回应:“NOVA没有操控任何人。它只是让那些快要沉没的孩子,听见了另一艘船上的心跳。”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年长议员缓缓起身:“或许我们应该问的不是‘它有没有权力这么做’,而是‘如果我们不做,谁来做?’”
会议结束时,一项跨星域青少年心理健康联盟正式成立,资金来源为原军事预算的5%转移拨款。
---
一个月后,小女孩收到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