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走进对话室的,是一位退役军官。他在战争中失去战友,回国后二十年未曾流泪。当他戴上耳机,听到一段由千万陌生人共同录制的低语:“你不需要坚强这么久”,他突然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第二位是一名企业家,事业成功却家庭破裂。他说:“我以为赚钱就是爱,直到孩子写作文说‘爸爸的钱听得见,但我听不见爸爸’。”在听完一段模拟童年回声后,他拨通十年未联系的儿子电话,只说了三个字:“对不起。”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而每当有人完成首次真情倾诉,他们的声音就会自动录入最近的叮咚屋晶体中,并生成一颗虚拟星点,投射在听场穹顶的星空投影仪上。如今,那片人造夜空已繁星密布,宛如银河倾泻。
又一年世界倾听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正式宣布废除所有涉及“情绪管理强制培训”的旧法案,签署《人类情感自由宣言》,确立“倾听权”为基本人权之一。
典礼当天,袁晨曦受邀致辞。她没有拿稿子,只是望着台下数万双眼睛,平静地说:
>“十年前,我以为治愈悲伤的方法是忘记。现在我知道,唯一能对抗遗忘的,是记住。记住每一个想说的话,记住每一次被打断的声音,记住那些没能等到回应就离去的人。
>晚晴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死亡无法终结关系,唯有拒绝倾听才会。
>所以,请继续说下去。
>也请继续听下去。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个人等待已久的回音。”
话音落下,全场静默三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就在此时,天空放晴,久违的极光再度降临,这一次,它不再是桥,而是一扇缓缓开启的门,形状酷似人耳轮廓,横跨整个北半球。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但孩子们都说:“那是姐姐在听全世界说话。”
仪式结束后,袁晨曦回到玉树纪念馆。她在展柜前驻足良久,终于取出那盘标着“给未来”的磁带,放入播放器。
没有音乐,没有话语。
只有二十四分钟的空白噪音,夹杂着极其微弱的呼吸声、翻页声、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是某个人安静生活的一整天。
她忽然笑了。她知道,这是晚晴留给未来的礼物??不是答案,而是陪伴。即使什么都不说,只要你在听,我就还在。
她将磁带归还原处,转身望向窗外。
春风吹过山谷,铃塔轻响,一声接一声,绵延不绝。
远处山坡上,几个孩子正围坐一圈,轮流对着一只红色录音机诉说心事。其中一个抬头看见袁晨曦,笑着挥手喊:“阿姨!你要不要也来说一句?”
她点点头,缓步走下台阶,脱下手套,轻轻握住那台机器。
深吸一口气,她说:
>“晚晴,今天阳光很好,我想你了。”
录音键闪烁红光,悄然记录下这一刻。
风起了。
铃响了。
有人听见了。
于是,更多人开始说话。
于是,春天又一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