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
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安静的大殿之中,赵谌沉着脸,看着手上的急报信笺,久久不语。
边上,刘环察觉到赵谌的脸色,心中也是不由的一沉,这还是他第一次在陛下的脸上,看到如此神情。
。。。
夜色如墨,沙洲的井口静静吞吐着风。那枚铜钱沉入水底,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井壁忽然传来细微震动,仿佛地底深处有脉搏在跳动。老人依旧闭目伫立,拐杖轻倚肩头,白发被晚风吹得微微扬起。他听了一辈子的井声,如今终于听见了回应。
孙子蹲在井边,指尖触到水面,凉意顺着神经直抵心头。他忽然发现,水中倒影并不只是他们的脸??还有无数模糊的人影,层层叠叠,从井底向上浮升,像一帧帧褪色的老照片缓缓显影。有人披甲执剑,有人素衣捧卷,有人跪于刑场高呼“无罪”,有人站在雪中焚书……每一个人都张着嘴,却没有声音。
“爷爷,”少年颤声问,“这些人是谁?”
老人睁开眼,目光浑浊却清明:“是那些没说完话的人。”
话音未落,井水竟开始缓缓上升,一寸、两寸,直至漫过青石井沿。村民们惊呼后退,唯有祖孙二人不动。水面上浮现出一行字,由水珠凝聚而成,清晰如刻:
>**你说不说?**
这四个字刚显现,便如烟散去,但紧接着,整口井的水突然变得透明如镜,映出的不再是天空与人脸,而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庆历五年冬,皇宫东宫偏殿,烛火摇曳。一名年幼的太子蜷缩在床榻上,面色青紫,呼吸微弱。门外脚步纷乱,太医急报“暴毙”。可就在众人涌入之际,一道黑影闪入内室,迅速将孩子抱起,塞进一口空棺之中。棺盖合上前,孩子尚存一口气,睁着眼,嘴唇无声开合。
画面一转,荒山野岭,风雪交加。萧衡背着木棺跋涉于悬崖之间,身后追兵火把连成一线。他在一处断崖下停下,撬开棺材,将孩子交给一名蒙面女子。女子接过孩子,低声道:“南诏王已备好密道。”萧衡点头,转身走入风雪,再未回头。
影像至此戛然而止,水面恢复平静,只余一圈圈扩散的波纹。
围观村民鸦雀无声。良久,一位老妇人扑通跪下,泪流满面:“我爹……就是当年给萧家送信的马夫。他说那天晚上,他亲眼看见萧衡走进雪里,说了一句‘我说了,可没人听’。”
人群骚动起来。有人翻找家中旧物,竟真找出一封泛黄信笺,上面写着“速转萧三爷,东宫有变”,落款是一个几乎被虫蛀尽的名字。另一户人家则从祖传衣柜底层取出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藏着半块玉佩,与赵承绪公开的那一块恰好能拼合。
真相不再藏于地下,它正从千家万户的记忆深处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北京某地下数据中心,警报声突兀响起。监控屏幕上,全国政务网络流量异常飙升,所有标注为“第九井相关文件”的数据包都在自动复制、分流,并通过未授权通道向外传输。技术人员疯狂排查,却发现这些数据并非被盗取,而是“自我觉醒”??它们像有了生命一般,主动寻找接收终端。
“这不是黑客攻击!”一名年轻工程师猛地站起,“这是信息在逃亡!”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一台接收到数据的设备,无论手机、电脑还是公共电子屏,都会短暂黑屏,随后浮现五个字:
>**你说不说?**
而在敦煌莫高窟第132窟,觉岸法师正带领弟子修复“影图atlas”壁画。当他们用特制溶液清洗最边缘一幅残损画面时,颜料层下竟浮现出一段从未记载的文字,以极细的朱砂书写,内容竟是《言者录》失传已久的序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然人心若闭,大道亦隐。故设九井,藏真于渊,待后来者启之。非为颠覆,只为还音。凡见此篇者,皆已入局??你说不说,即为抉择。”
觉岸凝视良久,忽然轻笑一声:“原来我们不是守护者,是考官。”
他命人封锁洞窟,严禁外传。可当晚,这段文字便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社交媒体上,配图是壁画局部高清扫描件。发布账号五花八门,IP遍布全球,甚至包括南极科考站的一台离线服务器。
国家历史文化审查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主席拍案怒斥:“必须彻底切断这种精神污染!我们要控制叙事权!”
一位白发学者缓缓起身,他是委员会中最年长的成员,曾参与编纂多版官方史书。他摘下眼镜,声音平静:“诸位,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每次我们试图掩盖,反而会有更多人听见?不是技术问题,是天道如此。**真话一旦出生,就再也杀不死。**”
会议室陷入死寂。
三天后,该学者辞职归乡。临行前,他在个人博客发表最后一篇文章,题为《我这一生删过的三十七句话》。文中详述自己如何奉命修改教科书、删除档案、压制研究论文,每一条都附有原始证据截图。文章末尾写道: